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现阶段包括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罗辑思维、蜻蜓FM等平台均已布局付费音频领域,同时还包括米果文化等在内的内容创作商,持续瞄准音频领域推出相关产品。从目前各公司和平台推出的付费产品来看,已有部分产品实现较高销售额。其中,米果文化于去年6月推出的付费音频节目《好好说话》,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得超过16万的付费用户,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而刚刚上线的《小学问》则是米果文化推出的第二款付费音频节目,截至4月9日18时,已实现约76万次播放。
以上数据均证明了付费音频蕴含的市场价值与潜在空间。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版权意识的提升,内容付费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而当众多资本纷纷瞄向视频、文字等以使用眼睛为主的内容产品后,不少资本又瞄向相对空闲的耳朵。且由于音频形式能够解放双手和眼睛,因此可以在很多无法使用视频、文字的场景下使用,具有较大空间。蜻蜓FM总裁钟文明曾公开表示,通过从相关维度测算,“2020年音频知识付费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000亿元,并将出现单个音频付费节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案例。”
但同时可以发现,除少数付费音频节目外,其他很多作品难以实现较好的销售。投资分析师许杉表示,首先是因为一部分用户还未培养出付费习惯,不愿意进行付费或只是刚刚培养出付费意愿但还未走向下一步付费行为;另外,由于用户只能选择一小部分试听再决定是否付费购买,所以不少用户往往会参考创作者的影响力来帮助自己做选择,使得名人的作品往往能够获得更多机会,而其他作品可能会被用户忽略或跳过。
“除了付费音频作品销售情况不一外,究竟有多少用户在付费购买后,一直继续收听也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地方。”许杉强调,“有的用户在购买后反而没有坚持收听,虽然用户已经为付费做出贡献,但却表明这一作品对其缺少持续的吸引力,内容、质量与用户最初的预期不在同一水平,假若差距过大,也许还会影响到下一次用户付费的意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