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该通知,新增限额分配选取影响政府债务规模的客观因素,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并统筹考虑中央确定的重大项目支出、地方融资需求等情况,采用因素法测算。各客观因素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地方财政预决算及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
此外,新增限额分配应当体现正向激励原则,财政实力强、举债空间大、债务风险低、债务管理绩效好的地区多安排,财政实力弱、举债空间小、债务风险高、债务管理绩效差的地区少安排或不安排。
通知还明确,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避免债务过快增长和异常波动,保障年度间地方财政运行的稳定性,以全国人大批准的新增限额平均增长率为基准确定波动系数区间,即各地区新增限额增长率最高不超过波动系数区间上限,最低不低于波动系数区间下限。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汤林闽博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该通知是财政部第一次对地方债新增限额的分配管理进行规范。
他表示,加强地方债管理,不仅需要妥善处理存量债务,还需要规范管理新增债务,“既要管好旧,又要控好新,二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地方债管理架构。”
近年来,在经过甄别、置换等各种努力后,我国地方债存量管理效果明显,相关风险得到了有效化解。汤林闽说,现阶段正是我国地方债管理由之前的侧重存量阶段进入存量、增量并重阶段,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方债管理的良好时机。可以预见,今后可能还会陆续出台新增地方债的管理措施。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