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没必要对央行加息过分恐惧

其他行业  2017-2-6 16:53:0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春节前央行调高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后,近期又把多种期限逆回购利率较节前上调了10个基点,货币政策调整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虽然本次调整并没有涉及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市场的担忧却不同寻常,不少评论认为加息不仅影响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还预示房地产寒冬的到来,甚至对实体经济将构成较大打击。尽管相关评论有其内在逻辑,但如此过激的恐惧是否有必要?这就值得进一步的分析。

  央行加息并非去杠杆,而是应对美联储加息的被动之举

  关于央行此次加息的目的,市场的判断并不一致,相关部门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但结合加息的操作来看,显然预示这是非常规的加息举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央行没有采取传统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这就决定了本次加息的影响是结构性的。毕竟在全社会融资中,包括信托委托贷款等贷款占85%左右,债券类的融资仅占15%左右,逆回购利率调整只能影响社会融资成本中债券等极小部分,凸显了央行加息的意愿不强。

  既然央行的加息意愿不强,那为何央行会进行加息呢?

  有评论认为央行此次结构性加息的目的确实不在于遏制经济过热,而是支持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杠杆及抑泡沫。虽然加息确实有去杠杆及挤泡沫的作用,但本次如此小幅度的加息显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当前从PPI涨幅来看,各种政策利率都还是负利率,加杠杆及吹泡沫的环境依然没有改变,货币仍然还是宽松的格局,从而加息抑泡沫去杠杆的说法并不靠谱。

  从内部环境已经较难看清央行加息的目的,也许从外部环境可以理解央行此次加息的意图。因为当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部的变化往往会对本国产生影响,其货币政策调整往往要考虑全球环境的变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也往往将外部因素纳入其中。

  从外部环境看,近两年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贬值预期加大的问题,资本跨境外流的问题比较突出,央行可以选择一次性贬值或者汇率稳定的做法消除贬值预期,201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改变了汇率持续贬值态势,出现了在6.9左右区间稳定波动的现象,释放了央行维持汇率稳定的信号。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希望采取政策避免美元强势影响贸易的做法可能令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得到阶段性缓解,但美联储今年多次加息的预期显然可能引发中国由于利差而出现资本流出压力加大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央行选择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利率上行,不仅提前释放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冲击,而且结构性加息对国内经济也不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央行加息属于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被动之举。

  多重因素制约央行2017年大幅加息

  虽然央行当前并没有意图主动全面加息,但问题是2017年央行是否会采取大幅加息的做法?尽管大幅加息确实有助于降杠杆和抑泡沫,这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去杠杆及抑泡沫的提法有着一致性。但加息也有副作用,弄得不好会滋生金融风险乃至系统性危机,美联储2004年以来持续加息构成了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所以大幅度加息必须非常谨慎。截至目前来看,中国央行的加息面临着多重的制约。

  从实体经济发展看,2017年大幅加息可能滋生经济较大下行压力。尽管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L型的目标,但这是在去年货币供应量M2增加16万亿的基础上取得的,当前货币供应量总额已经超过155万亿,远超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如此巨额货币投入所创造的经济总量仅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二左右,预示中国投资回报率在大幅下降,这也是为何民营资本投资持续低迷的原因。在此情况下,如果大幅提高利率,那么企业利润可能很大部分需要用于贷款利率支付,不少企业甚至难以支付利息。因而在投资回报率低位运行的情况下,利率并没有大幅提升的基础,持续加息的货币政策空间不大。

  从债务融资环境看,2017年大幅加息可能诱发融资困难乃至风险升级。加息直接的影响是社会债务还本付息压力的加大。当前全社会债务占GDP比重已经超过260%,1个百分点的升息可能增加1万亿以上的利息支出,持续加息可能加速企业破产等风险的升级。而且,按照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2015年的讲话,国务院准备用3年左右时间置换14.34万亿元地方政府存量债务。

  据此测算,2015年置换债券额度为3.2万亿元,2016年置换债券4.9万亿元左右,2017年可能还要置换地方债6.2万亿元左右,再加上今年政府可能提高赤字率以增加债务发行,那么今年发行的政府债务量至少在8万亿以上,如果大幅提高利率,那么政府债务利息负担将大幅上升,由此可能造成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困难。

  从货币政策经验看,央行更加仰仗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手段。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不仅有利率等价格型工具,还有货币供应量等数量型工具。结合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实践经验来看,在通胀调控过程中更多的是用数量型而非价格型工具,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通胀调控实践中,基本没有看到通胀期间央行将利率大幅提高至超过CPI涨幅的情况,而更多的是采取较严厉的货币供应量紧缩措施,不少场合下央行还采取信贷数量管控的做法,直接限制货币的数量扩张。

  这表明即便2017年出现通胀压力升级的情况下,央行也可能更多采取数量型工具而不是大幅加息的做法。

  CPI涨幅5%的阀值可能成为央行主动持续加息的时点

  既然央行当前的结构性加息属于被动之举,不宜过度反应,但问题是央行什么时候会进行主动全面大幅加息呢?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是既要保持物价稳定,也要促进经济增长。去年以来经济L型目标的实现表明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底线之上,近期的一些指标也表明短期宏观经济没有触底的迹象,从而当前央行如果要实行主动持续加息的货币政策,那么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通胀率。

  PPI与CPI都是通胀率的指标,但央行更为关注的是CPI。因为CPI与老百姓生活相关性更高,确保CPI增速在目标水平以下的直接意义是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受到较少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的历次通胀调控过程中,央行并非在CPI持续上升时就主动持续加息,而是当CPI增速超过5%以后才主动大幅加息。

  比如2007年的通胀过程中,当2007年7月CPI增速超过5%之后,此后半年内央行提高利率四次以上。2010年的通胀过程中,2010年11月CPI超过5%,此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央行四次加息。因而,判断央行何时会实施持续加息的货币政策,5%的CPI增速是值得关注的指标。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984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我国移动电源行业兴起,产品发展多样化

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等产业的兴起使得作为其动力源的电池技术的地位愈发重要,移动电源在当前的生活中已经广泛应用在智...[详细]

我国移动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及驱动因素分

移动医疗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详细]

我国运动自行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机遇

中国一直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的绝对数量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里的自行车从一种代步工具...[详细]

我国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电商渠道看好

从2001年至2015年,这14年中,中国的白酒产业在经历了黄金十年之后,最近几年又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告别爆...[详细]

我国再生资源行业陷入寒冬,政策鼓励产

再生资源就是不可再生的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教、交通、国防等各项活动中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还可反复回收加工...[详细]

中国消毒柜行业竞争激烈,消费群体年轻

消毒柜是指通过紫外线、远红外线、高温、臭氧等方式,给食具、餐具、毛巾、衣物、美容美发用具、医疗器械等物品进行烘...[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