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做强自主品牌须过“三关”
2014-4-18 14:26:5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如何做强自主品牌?我以为,要做强自主品牌必须过“三关”。
第一关,商品关。要过这一关,必须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学会造车。中国的自主品牌都是从无到有,逆向模仿起家,现在绝大部分车企开始转向正向开发,真正开始学习如何造车了。这是自主品牌的几家领军企业近些年最值得首肯的地方。但如何将产品变成商品,这是现今自主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过去模仿秀时期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产品必须切合市场的新需求才可能实现销售。很遗憾,不少企业目前仍是以“工程师文化”占主导,陶醉于我学会了造一辆好车,结果是产品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实现从“以我为主”的“主动造车”向真正“以用户为主”的“被动造车”,将是自主品牌造车思想的一次革命。自主品牌要做的第三件事是为商品注入DNA,让消费者一眼便知你的产品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而实现这一关要靠技术与造型等与众不同的特点,像奔驰、宝马、丰田、大众、沃尔沃等大品牌都有自己的设计语言,一看就知道这是它的车,一提就想到它独特的技术,如丰田的混动、大众的蓝驱、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沃尔沃的安全。过了这一步,商品这一关才算是真正过关。
第二关,流程关,可以延伸为流程和模式关。消费者在市场上可以看到许多产品,但支撑这些产品畅销背后的是流程与模式,包括开发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和管理模式。过去模仿秀时期的套路之所以玩不转了要转型,就是因为其后面没有流程、体系来支撑。我们欣喜地看到奇瑞在产品研发流程,传祺在产品制造管理体系,江淮在研发、制造、营销的协同机制的建立方面,都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但是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比如许多流程和模式的探索止步于开发和制造层面,在采购和营销层面还用力不够,也就是说模式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不够。特别是在营销模式的创新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我们对用户的理解比跨国公司深入,另一方面现在有移动互联这种工具,所以在这方面完全可以通过探索形成差异化优势。
第三关,文化关,也可以扩展为文化和机制关。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表面看是产品,往下看是流程与模式,再往深层次挖掘就是文化与机制。文化就是一股精神;机制就是一套利益分配体系。一个属于精神的范畴,一个属于物质的范畴。两者互为促进。比如,中国汽车工业初创时期,精神居主导地位,机制弱一点关系不大,也能迅速将工厂建起来,将汽车很快造出来。而现在为什么一汽、东风几大国有骨干企业受人诟病,因为精神头儿少了,机制又没有活力。文化靠什么?靠时间积累,靠不断地学习;机制靠什么?靠改革创新。在这方面长城汽车的做法值得称道,许多人问长城汽车为什么能成功?我的解释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文化、半军事化的管理和民企的机制。现在令人欣喜的是,一些自主车企也在这两方面努力,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正在补上文化这一课。
- 2014年国内服装市场或有望好转
- 我国锁具企业未来发展三大方向分析
- 生物仿制药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 LED照明“增收不增利”局面如何破?
- 铝合金门窗电商市场发展利弊解析
- 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加速
- 工信部加强物联网建设 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或
- 《整容日记》票房有望过亿 引爆整形美容话题
- 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城市供热产业 电采暖行业迎来发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