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资金面:风雨无忧亦难放晴 年底维稳压力仍大

金融投资  2016-11-23 10:09:0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22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连续第八个交易日实施净投放。而源源不断的央行流动性供给,正逐渐抚平货币市场的波动,近几日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整体恢复均衡。不过,市场资金面仍谈不上很宽松,隔夜等短期资金时而偏紧,跨月、跨年资金需求也稳步上升,表明年末季节性因素影响正在发酵。

  市场人士指出,外汇占款持续下滑、年末季节性因素、明年春节时间靠近等的叠加影响,致使未来一段时间流动性维稳压力仍然较大。央行已通过近期操作展现流动性维稳决心,预计未来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但内外多种因素以及货币政策操作对短期流动性状况均具有较大影响,需警惕流动性再度出现短时紧张。

  维稳流动性态度明确

  22日,央行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OMO)实施流动性净投放。当日,央行开展三个期限共1950亿元逆回购操作,包括1000亿元7天期、800亿元14天期、150亿元28天期,因当日有145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净投放500亿元,为本月11日以来的连续第八次净投放。另外,当日有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

  据统计,过去八个交易日,央行累计开展15800亿元逆回购操作,扣除9500亿元到期回笼量,实现净投放6400亿元(期间有100亿元央票到期)。同时,央行继续搭配运用多种逆回购操作组合,以满足市场机构对不同期限流动性的需求。统计显示,央行过去八个交易日开展的158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7天期逆回购交易量为9300亿元,占59%,14天逆回购交易量为5800亿元,占37%,28天逆回购交易量为700亿元,占4%;继续以投放7天短期流动性为主,但14天、28天等资金投放合计也占到四成左右。

  OMO侧重于日常流动性管理,以调剂流动性供求边际余缺为主要目的,呈现双向灵活调整的特征。从月内来看,11月上旬,央行OMO以回笼前期主动投放的流动性为主,累计净回笼6350亿元;进入中旬,央行OMO转向净投放,截至目前,11月OMO累计净投放50亿元。

  填补外汇占款下降造成的流动性供给缺口,则主要靠央行开展MLF操作等完成,今年以来,MLF操作转向常态化,操作期限拉长,灵活性也有所增强。本月3日和16日,央行相继开展了4370亿元、3020亿元逆回购操作,均为期限较长的6个月期和1年期品种,实现净投放6240亿元。

  市场人士指出,考虑到月末渐近,央行料将维持一定力度的逆回购操作,即便全月OMO呈现中性对冲,通过MLF操作净投放的6240亿元“真金白银”,也可有效对冲外汇占款的下降,并有望短期刺激银行体系超储率适度回升。总体上看,近期央行流动性投放力度不小,且兼顾中短期流动性需求,平抑货币市场波动、稳定市场预期的意图明显。
  
  资金面未完全恢复平稳


  源源不断的央行流动性供给,正逐渐抚平货币市场的波动,近几日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整体恢复均衡,货币市场利率涨势放缓,部分品种出现回落。

  22日,早间公布的各期限Shibor继续走高。具体看,隔夜、7天Shibor均上涨0.2bp至2.273%、2.45%,跨越的14天、1个月Shibor分别涨0.4bp、0.96bp至2.597%、2.799%,跨年的3个月回购利率涨0.64bp至2.9765%;中长期限Shibor继续走高。

  回购市场利率方面,22日,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涨跌互现,其中,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收报2.2519%,微涨0.73BP,指标7天回购利率收报2.4384%,微跌0.61BP,14天回购利率报2.9829%,涨6BP;1个月回购利率下跌11.65BP,更长期限的2个月回购利率则上涨21BP。

  交易员表示,昨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延续上午偏紧、下午回暖的特征,早间资金融出依旧不多,平头寸需费一番周折,供需压力仍集中在隔夜、7天短期品种,午后陆续有机构融出,资金面重新恢复平衡,全天资金供求整体均衡,但仍可见不稳定的表现,一是大行融出减少,中小行和非银融出占比上升,但后两者对融出利率要求较高,制约资金利率下行;二是机构融入跨月、跨年等中长期限资金的需求继续增多,反映市场预防性资金需求上升。

  该交易员称,眼下货币市场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资金面还未完全恢复常态,但月末已悄然来临、年末也已不远,季节性因素的扰动值得警惕。

  年底维稳压力仍大

  就未来一段时间来看,外汇占款持续下滑、年末季节性因素、明年春节时间靠近等的叠加影响,致使流动性维稳压力仍然较大。

  外汇占款趋势性下降致使本币流动性面临持续被动紧缩压力。本月初以来,特朗普当选及美联储升息预期上升刺激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利率大幅回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出现较快贬值,受外汇风险加大及中美利差收窄等影响,购汇需求阶段性上升,预计现阶段外汇占款下降压力有增无减。不过,如前所述,央行已加大MLF操作频率和力度,预计可在较大程度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甚至可能促使银行体系超储率止跌回升。

  未来一段时间,流动性风险可能主要来自传统季节性因素造成的边际冲击。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变化的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逢季末及节假日现金投放高峰来临,金融机构对较长期限资金需求增加,通常会多备头寸以防御流动性波动,导致跨节、跨季利率有所上升。从往年来看,年末、半年末监管考核期以及春节、国庆长假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季节性波动最为明显,最近中长期货币市场利率上涨,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增加跨年跨节资金头寸的影响。

  市场人士指出,今年MPA考核启用,前个三季度末货币市场波动有所加大,尤其是非银机构融资阶段性受限,易加剧流动性供求结构性矛盾。眼下年末考核将近,机构纷纷多备头寸,或有助于降低年末考核冲击,但可能在考核前这一段时间内加剧市场资金供求紧张关系。另外,年底流动性还受到元旦小长假现金备付影响,而2017年农历春节靠前(1月下旬),与元旦小长假时间间隔较往年偏短,因此机构可能提前开展长假现金备付工作,春节效应可能提前显现,对年底年初流动性供求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之,受监管考核、节假日现金投放、资本流动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叠加市场情绪作用,今年底前后一段时间流动性维稳压力依然较大。不过,央行已通过近期操作展现流动性维稳决心,而且年底财政存款集中划拨,也可望助力机构春节备付,预计未来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但仍需警惕流动性再度出现短时紧张,毕竟当前银行体系超储率不高,流动性稳定性下降,任何显性的边际冲击都不能轻视。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819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物流行业平稳增长, 国民经济的支撑和

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大力发...[详细]

物联网高速发展,需求不断被激发

物联网,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详细]

户外用品市场趋于饱和,销售渠道多元化

户外用品指的是参加各种探险旅游及户外活动时需要配置的一些设备。根据中国户外用品零售行业商会(CORA)的分类,...[详细]

互联网约租车成趋势,相关政策保驾护航

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推动传统出租车市场转型升级。网络预约出租车提升了叫车效率,弥补了传统出租车模式无法覆盖的服务...[详细]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十足,局部问题有

2016上半年,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背景下,湖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为抓手...[详细]

黑色金属前景渺茫,加快行业升级是重点

黑色金属主要指铁、锰、铬及其合金,如钢、生铁、铁合金、铸铁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矿业得到全面持续发展,现已形...[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