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大疆站在了风口,实际上汪滔制造了风口。在大疆诞生前,无人机的受众范围还仅限于航模发烧友,他们不但需要自己动手购买零部件组装,而且价格不菲,预算大概需要一千元左右。而汪滔就是瞄准了这个机会,抢占先机,推出了面向大众用户的“精灵”系列多旋翼飞行器—这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经由高度技术集成、到手即飞的航拍飞行器。
“为什么其他厂商没有做成第二个大疆甚至第三个大疆?因为无人机最核心的就是技术优势,它是一个具有较高技术门槛的产业。”王帆向记者表示,关键技术领域大疆一直与行业平均水平保持着距离,同时还以加速度向前奔跑,“大疆已经直接成为航拍的代名词了” 。
墙内开花墙外香,备受海外市场追捧的大疆为中国电子制造业重新证明。过去中国大部分的制造企业只会山寨和高仿国外的电子产品,但大疆的无人机引领了世界潮流,Frost & Sullivan分析师Michael Blades就表示:“大疆开创了非专业无人驾驶飞行器市场,现在所有人都在追赶大疆的脚步。” 深圳市无人机协会会长杨金才曾表示,“深圳已经成为全球无人机的集散地,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70%的市场份额,300多家无人机企业年销售额超200亿元” 。
资本正在涌入这个充满前景的市场。根据美国金融服务公司Oppenheimer今年2月发布的《无人机行业报告》显示,2015年无人机领域的初始创业投资金额是2014年的3-4倍;艾瑞咨询的报告则指出,2010至2015年期间,中国无人机企业的获投资金达到19.95亿元人民币,要高于同期美国的17.75亿元。
企业级元年
毫无疑问,大疆创造了航拍无人机这个巨大的风口,并带动了中国的无人机厂商走向世界市场。在消费级市场被大疆基本垄断后,竞争对手唯有另辟蹊径,从植保和物流等企业级市场入手,希望实现弯道超车。例如在植保市场方面,广州的极飞科技在去年已经推出了一套完整的植保无人机解决方案,极飞科技不打算售卖植保无人机,而是通过售卖服务的重资产模式抢占市场份额,这比大疆足足早了一年。
今年第一季度末,大疆的植保无人机MG-1正式发售,标志着大疆正式进入企业级市场。王帆坦言,今年是大疆进军企业级领域的元年,在消费级市场格局初定的情况下,大疆将会发力企业级市场。
“我们希望先埋头苦干关起门来做这件事情,同时也允许第三方研究发明的设备加载在大疆的无人机上。
基于SDK,行业客户可以开发更加适合本行业的产品,最大程度上挖掘无人机的潜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大疆将打造出类似苹果和安卓一样的生态圈,汪滔则通过制定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而成为下一个乔布斯,尽管他本人坦言不佩服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我很欣赏史蒂夫·乔布斯的一些想法,但世上没有一个人是让我真正佩服的。你所要做的就是比别人更聪明—这就需要你与大众保持距离。如果你能创造出这种距离,意味着你就成功了。”汪滔说道。
- 陕西核电厂选址普选工作将于今年完成
- 西门子收购歌美飒接近达成协议 全球最大风机制造
- 埃森普特21日转做市,公司尚小但首批即吸引5家
- 发那科落户重庆 建中国西部生产基地
- 3分钟换电解决电动汽车充电困扰 专家称换电模式
- 李庆奎任董事长后 南方电网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 维斯塔斯进入中国市场30周年 宣布将引入最大陆
- 马云、王健林这些土豪们都戴什么样的表?
- 被机器人抢走的饭碗:自动化设备催生越来越多无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