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联想发布了上财年业绩,其中PC与手机业绩双双下滑。不少人将此归结到联想的创新动力不足,并与华为的崛起频作比较。
面对外界质疑,联想发起了一场关乎创新基因的内部革命——鼓励员工站出来创业,任何级别的员工只要有好的创新项目,无论与公司业务相关与否,均可以尝试创业,将好项目突破层级的审批,迅速进入决策者的视野中,接受专业的投委会和市场的检验。
据介绍,创业项目有两种运作模式:一是成立公司,由联想和外部投资人共同投资;二是在项目仍然需要大量依靠公司现有资源时,可成立新的部门在内部运作。
有着6年产品经理经验的贾翰涛就是创业项目参与路演的一员。结合自身爱好,贾翰涛发起了名为“乐滑”的滑雪爱好者垂直互联网聚合平台,直击行业信息不透明的痛点。
这样的创业制度被联想的高管认为是化解大企业病的良方。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健在接受专访时直言,大企业中确实存在慵懒症,而内部创业正是激励员工勇于创新、培养解决问题精神的途径。随着国家鼓励“双创”,从“90后”到10年以上经验的老员工,甚至副总裁级别的管理层都跃跃欲试。“从VR眼镜到智能手表,再到跑步社区,只要员工愿意创业,公司都会鼓励。”
当然,这种方式自然也会引起担忧,当员工以公司的资源创业时,最后是否会既带走资源又带走团队?乔健认为,有能力的员工本身也会投身创业。根据去年绩优员工的分析,以往很多员工离职后投身外企,如今离职后加入创业公司或自身创业的员工比例显著增长。因此,联想决定提供平台,优先介入这些优秀项目,实现双赢。
乔健表示,这种方式反而帮助企业留住了人才。很多希望创业的人在感受了创业的严苛和不易后,最终决定留在公司尽心尽力工作,保留了很多有创业基因的人才。
一段时间以来,联想重组不断。今年3月,联想再度宣布架构重组,由原来的个人电脑、移动和企业级业务,演变为个人电脑与智能设备集团、移动业务集团、数据中心业务集团以及联想创投集团。
对此乔健回应,公司每年都会做组织调整,适应生产力结构,例如根据客户、业务归类和领导人能力分配,这种重组在互联网公司更加频繁。与重组不同,内部创业可以突破大公司的创新窘境,充分盘活企业内部过剩的能量,形成裂变式的创新组织。
- 国际化工巨头阿克苏诺贝尔:愿为促进中国绿色发展
- 亚马逊公布海外购榜单:购买最多前三名均为服饰类
- 支付宝:超100万人投保为银行卡安全险 最高一
- 移动出行的“黑匣子”滴滴出行上线“紧急求助”功
- 钜盛华:不排除根据法律法规就万科董监事调整提出
- 腾讯奖励7068名员工价值26亿港元股票
- 腾讯携手中国联通反诈骗 服务社会网络安全
- 新海宜切入电动物流车领域
- 携程租车:引爆交通场景革命的蓝海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