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裸照作为借条,挑战社会道德底线,且涉嫌侵犯隐私权,私自明码标价打包出卖更是涉嫌传播淫秽物品,而动辄30%的周利率则明显属违规贷款。事情曝光虽然能让那些处于“裸条借款”噩梦之中的大学生们对自己的处境多了一点心安。但低下的财商、扭曲的欲望、淡薄的风险意识,仅通过这一次教训,是否能有明显改观,则需要打个问号。网友对深陷“裸条借款”的女大学生的吐槽背后,实则有着对高校加强风险教育、提高学生财商的期待。
但这还远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凭学生证即可在线办理”“无担保、无抵押,当日放款”“拍个裸照立等可缺“新学期,我们全都要新的……校园借贷的门槛之低、资质审核程序的形同虚设甚至恶性鼓励学生贷款,都赤裸裸地暴露在这些广告海报当中。这还不算借款后各种不透明收费“陷阱”、普遍较高的借款利率和不文明甚至违法的催收手段。如此漏洞百出的各种校园“xx贷”们何以能够堂而皇之地在大学校园内存在?虽然在今年4月份,教育部就已联合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依旧没能阻挡装裸条借款”的发生,其背后的野蛮生长力量可见一斑。
面对铺天盖地的“校园贷”,监管不能作壁上观。但加强监管也并不意味着要“一刀切”,将“校园贷”从大学校园中“赶尽杀绝”。毕竟,作为民间金融的“校园网络版”,校园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部分金融需求,比如创新创业、完成学业、解燃眉之急等,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中心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一半。2004年到2009年,大学生信用卡是那扇打开“经济之困”的钥匙,但随着2009年大学生信用卡的被叫停,当下的互联网金融敲填补了这项需求空白。
刚性需求驱动下的疯狂生长和粗放发展,为校园借贷诸多乱象埋下了祸根。对于“校园贷”中的种种乱象,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裸条借款”的触目惊心之下,也没有理由任其继续“裸奔”。有序监管,它才能成为名副其实地解开“经济之困”的钥匙,而不是潘多拉的盒子。
- 看清资产阶级的本质,深刻理解“两个必然”
- 要认识到TPP对中国影响较有限
- 从万科看我国独董制度的缺憾
- 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 “大同优先论”的“大同”似乎并非那么美好
- 世贸组织总干事:英国脱欧唯一确定的后果就是不确
- 打板子是’致良知’的有效方式之一?
- 孟山都能够拯救世界么?
- 沈建光:脱欧公投是一场缺乏政治担当的豪赌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