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委新政为汽修业转型破局
2014年9月18日,中国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5年左右努力,推动汽车维修业基本完成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基本完成从服务粗放型向服务品质型的转变,为民众提供更加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满意度高的汽车维修和汽车消费服务。
《指导意见》最大亮点在于主张破除汽车配件渠道垄断,突出市场化机制。此次《指导意见》最大的创新和突破在于破除配件及技术垄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主机厂向维修企业和独立经营者公开汽车维修技术;二是允许原厂配件自由流通;三是提出“同质配件”;四是授权维修企业不得以汽车在“三包”期限内选择非授权维修服务为理由拒绝提供维修服务。整体方针是创造汽车维修领域的市场化机制,提供服务多样性和提升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行业政策的出台,将促使维修市场开放度更高、竞争更充分,对我国维修业乃至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为配件流通和维修经营模式的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变化也将为维修行业转型升级带来动力。另外,土地资源、人口红利等逐步消失,为汽修业进一步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将倒逼汽修业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维修信息公开助推汽修业发展
2015年国庆节前夕,由交通部等部委联合公布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其重要作用之一就被解读为要打破此前经销商在汽车维修技术及市场方面的垄断。根据《办法》的内容,自2016年1月1日起,汽车生产者应在规定期限内,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以便于案件的审理、保险理赔,以及汽车的维修、经营。
按照《办法》的要求,各汽车生产者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向交通部备案其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有关信息。汽车生产者应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价格,向所有维修经营者及消费者无差别、无歧视、无延迟地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不得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排除、限制竞争,封锁或者垄断汽车维修市场。同时,汽车生产者是信息公开的主体,对未公开或未有效公开维修技术信息且整改不合格的,交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兼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认为,由于4S店取得了汽车生产企业的授权,在维修配件和维修技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多数社会维修业户没有合法渠道获取专用维修技术,造成了市场不公平竞争和事实上的技术垄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大汽车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权,增加了消费者负担。
数据显示,仅在去年,全国4S店整体客户流失就达到了41%。《办法》的实施,将必然对目前我国各大汽车厂商的4S店原有的经营模式带来冲击。未来经销商只做专业的事情,就是把销售做好,把市场做大了,利润才有可能产生。而包括维修等售后的服务,应该放到更专业的维修工厂去做。此外,4S店未来的转型之一,也是做大汽车电商服务,这样可以保证自己没有汽车库存,以缓解压库的资金压力。
作为汽车反垄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维修信息公开涉及到主机厂、4S店、配件厂、独立维修厂等各方利益的重构。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汽修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 汽车成投诉重灾区 车企压缩成本成根源
- 从点赞到行动 白领精英推崇环保混动车
- 长三角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联盟 促进商业模式
- 中国飞机租赁2015年净利3.8亿港元 机队规
- 瞭望智库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蓝皮书 助力科学决策
- 深圳出租车份子钱不设政府指导价 拟由市场调节
- 发改委明确汽车纵向价格垄断行为 客户限制将打破
- 汽车反垄断指南打破地域限制 业内揭秘车企如何钻
- 中高级车夹缝打响反击战 难以立竿见影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