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华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格局”分论坛时介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现实下,如何有效执行《巴黎协定》成为各国关注焦点,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将高碳、高排放的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式转化,实现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需要90万亿美元,如果用低碳发展方式来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将非常广阔。”解振华说。
他表示,落实《巴黎协定》需要发达国家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除继续兑现资金承诺外,还应通过绿色金融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融资,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合作和转让。
落实《巴黎协定》中国也承担了国际责任。解振华说,中国既积极减排,又提供资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已承诺出资30多亿美元建立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是否影响经济发展?解振华说,中国目前面临产业转型的问题,低碳产业有广阔市场。按照2005年承诺的目标,到203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总投入将达到41万亿元人民币,2015年后尚有30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能够为690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
解振华表示,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正努力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将达到56%,碳强度总体将降低4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到2030年,碳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60%至65%,造成霾成因的污染物会降低42%,在解决气候问题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他介绍,目前中国有七个省份正在进行碳定价试点,计划于2017年建立全国性的碳市场,将在确定排放总额、确定配额等方面吸取教训,科学确定成本。
- 井陉矿区因资源枯竭关闭 国有煤矿退出机制待出台
- 光伏发电站评级规范呼之欲之 业界称将推行业优胜
- 冀中能源井陉矿区关闭 工人放假两年每月几百工资
- 钢市春暖:前三个月铁矿石外贸量同比大增
- 应对中国水资源安全 专家建议实施全社会节水战略
- 全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在即 兴业银行蓄势待发
- 中国“稀土之乡”巧用“互联网+”谋转型升级
- 我国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达八成以上
- 煤炭运价下浮不超两成 铁总下放货运调价自主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