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分组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从2004年开始,经历过12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的农业仍面临着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力低、生态环境代价大等问题。因此,在推进农业的结构性改革、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中,如何促进土地的流转和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提升农业竞争力创新是关键
在分组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我国国内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现代化成为了中国“四化”的短板之一。因此,要把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引入到农业上来,用新的理念去引领推动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屈冬玉表示,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要以产业发展为目标,创新农业管理体制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化解资源约束的瓶颈,推动农产品绿色发展;更要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创新农业管理体制机制,首先要改革土地经营制度,因为中国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必须确权到集体成员。第二步要把集体资产盘活。第三步要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屈冬玉补充说。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表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主要体现在对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中国的食物安全和营养状况愈发脆弱。需要在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提高食物安全和改善营养状况。
他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把补贴转换成收入给农民;二是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三是扩大社会保障;四是鼓励互惠贸易;五是增加气候型、资源集约型农业资源的投资。
助力农民更好发展须政企合力
邦吉公司首席执行官索恩·施罗德表示,截至目前,农产品中所有谷物均已呈现量增价跌的状况。在全球各地,农民通常都得不到与其经营风险相匹配的报酬。政府和企业可在以下四方面对农民进行帮助,使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和决策者。
一是应在种子、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农业技术应用方面对农民进行强化教育培训。二是营造透明的市场环境非常关键。如果使用补贴和目标价格的话,就要避免这些措施失真。三是获得强大融资前,构建信用体系非常关键。四是战略储备粮是实现粮食安全政策的重要因素。
美国玛氏集团董事长维多利亚·玛氏表示,作为农业企业,从农户的角度开展工作时,要做到吸引农户,让他们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粮食供应和食品供应。同时也要通过作物科学、农田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农田的产出,让农夫有足够的经济收益。”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认为,企业应在农业生产环节发挥引领作用。在农业生产技术上给予农民指导,为农民提供资金和市场,帮助农民更好的生产和销售农产品。
- 十部门发文加速棉花现代物流发展 降低物流成本
- 煮锅排骨花100多块 猪肉价格猛涨或存虚高现象
- 棉农积极性受挫 今年内地意向植棉面积继续下降
- 一季度猪价超预期 瘦肉型猪出栏价同比涨约六成
- 专家谈马铃薯产业化开发:不意味着替代原有主粮
- 猪农利润翻番开始惜售 贷款扩大养猪规模
- 猪价同比涨超六成突破历史最高点:一头猪赚900
- 农业部:春耕生产进展顺利调结构成亮点
- 农业现代化风潮已起板块内个股迎风起舞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