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可穿戴市场规模暴增近 竞争加剧行业洗牌在即

纺织服装  2015-12-31 16:43:3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称,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增速高达471.8%。将近5倍的市场增速,再刷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新高。强劲的发展势头,让市场人士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更加看好,有观点认为2016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有望进入启动期。但由于市场两极分化严重,2016年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竞争或进一步加剧,行业可能迎来洗牌期。业内人士分析称,未来可穿戴设备厂商需构建模式和技术壁垒,强化生态体系建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称,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增速高达471.8%。将近5倍的市场增速,再刷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新高。强劲的发展势头,让市场人士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更加看好,有观点认为2016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有望进入启动期。但由于市场两极分化严重,2016年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竞争或进一步加剧,行业可能迎来洗牌期。业内人士分析称,未来可穿戴设备厂商需构建模式和技术壁垒,强化生态体系建设。

  可穿戴设备市场2015年迎来爆发

  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表现好于预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增速高达471.8%。近5倍的市场增速,再度创出了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近三年来的新高。放眼全球市场,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同样十分抢眼。市场调研机构IDC此前预测,2015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比上年增长163.6%

  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15年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主要归功于智能腕带设备市场的亮丽表现。《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智能腕带设备的市场规模高达122亿元,占据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97%的份额。据了解,相比2014年,智能腕带设备消费级市场规模增长481%。业内人士对此分析称,价格战愈演愈烈、新品层出不穷、功能日益丰富、用户接受度持续提升等因素,是导致智能腕带设备市场起飞的引擎。

  面对日益成熟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国内IT企业竞相加码投资力度。2015年1月,华为消费者BG营销副总裁邵洋透露,可穿戴设备是华为今年发力点。随后在3月份,华为召开新品发布会,一口气推出智能手表HuaweiWatch、智能手环TalkBandB2以及智能音乐手机TalkBandN1等三款智能可穿戴设备。除了华为之外,小米、中兴、盛大、百度等企业也相继发布智能手表、智能相机等产品,乐视、暴风科技等企业则纷纷涉足虚拟现实领域。

  当然,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风潮来袭,国际IT巨头依旧傲立潮头。苹果在2015年3月召开2015春季发布会,正式推出三个版本的AppleWatch。2015年9月份,谷歌正式发布CardboardV2;近日,谷歌又发布了CardboardCamera应用,帮助用户可以用智能手机拍出全景相片。另外,索尼、三星、英伟达等厂商则发布了虚拟现实产品。索尼公司透露,虚拟现实将是游戏的未来,索尼正在向全球PS4玩家推广PSVR。

  三大挑战困扰产业发展

  尽管2015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迎来爆发,但放眼整个智能穿戴市场,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从以上报告数据来看,接近97%的可穿戴设备均为智能腕带产品,亦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众多厂商的发力点集中在某一个产品类型,创新力度远远不够。另外,许多可穿戴设备将自身定位为智能手机的周边产品,这种思维局限对厂商而言可谓自缚手脚。总结而言,要在可穿戴设备市场打开新局面,国内厂商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功能单一,用户黏性不足。目前,几乎每一款智能可穿戴设备都主打运动、健康功能,除了监测的数据和项目不同之外,各款设备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况且,不少产品的监测精度不足,用户体验不好,无法对消费者形成黏性。相关数据显示,功能是消费者购买可穿戴设备考虑的主要因素,62.8%的消费者认为功能鸡肋是可穿戴设备的最大缺点。在购买智能手表的用户中,有30.8%的用户持续使用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使用时间一年以内占76.9%。

  二是关键技术缺失,产品价值难提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主任工程师闵栋称,国内针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制化芯片和操作系统产品成熟度仍待提高,尤其是操作系统差距较大。芯片、系统的不成熟,既限制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拓展,降低了待机时间,又不利于我国产品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反过来看,苹果iWatch掌握定价权,能够从市场中获取高额的利润。

  三是上下游产业链脱节,生产成本高企。可穿戴设备市场,少数公司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小公司的可穿戴设备销量较小,导致上游产业链不愿供货,或者报价更高,进而影响了可穿戴设备的生产与销售。可众多可穿戴设备厂商有心整合产业链,却遭遇力所不能的尴尬。硬件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厂商竞争力,也延迟了可穿戴设备大规模商用时代的到来。

  强化生态构建竞争壁垒

  展望未来,闵栋认为,从2016年开始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将进入启动期。虽然可穿戴设备市场有望继续增长,但厂商仍然不能过于乐观。毕竟苹果AppleWatch夺走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一块大蛋糕,国内的华为、小米等少数厂商的产品销量占据优势,其他可穿戴设备厂商所面对的竞争形势依旧激烈,2016年可穿戴设备市场或迎来洗牌期。为了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可穿戴设备厂商需强化生态体系建设,构建高壁垒。

  第一,深挖垂直细分市场。众多行业能快速成长,都离不开杀手级应用的巨大魅力,但可穿戴设备市场至今未出现标志性的应用。有观点认为,游戏、医疗等都可能成为杀手级应用。可著名投资人王江表示,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趋势是移动社区和大数据预测未来。因此,业内人士称,可穿戴设备要抓住消费者的刚需,让用户与用户形成新的人际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突围。

  第二,构建独立生态体系。从苹果到谷歌,从小米到乐视,国内外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一例外试图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虽然现在不少可穿戴设备厂商依靠简单的生产能在市场中分一杯羹,但长远来看,拥有独立生态系统的厂商才能在竞争中制胜。目前,谷歌、三星、Pebble等企业已经布局建立开发者生态系统,这或成为未来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一股潮流。

  第三,完善关键环节标准。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快树立可穿戴设备的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继今年年初《中国可穿戴联盟标准》发布之后,《可穿戴产品分类与标识》等三项国家标准近日启动制定。随着可穿戴设备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整个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将逐渐打通,各方有望实现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加强协作,降低硬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102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演艺产业现状与供需平衡分析

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情况(1)演出场次2013年国内音乐类演出总场次1.65万场,票房总收入达43.06亿,占演出...[详细]

中国不锈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不锈钢行业市场规模我国目前的不锈钢生产能力和规模远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消费需求,而我国不锈钢行业有极好的市...[详细]

中国婴儿奶粉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北京召开,会上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详细]

园林绿化行业结构分散 探析未来发展四

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详细]

内蒙古和山西地区LPG行业市场供需现

内蒙古LPG1.1市场现状内蒙古具有自身特色的石油和化工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石化产业构成中,煤化工在全国已占有...[详细]

中国陶瓷行业竞争激烈 艺术陶瓷成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收藏观赏性艺术陶瓷市场日益红火,并由此推动了国内艺术陶瓷制作的产业化进程。一、国内陶瓷...[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