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论坛也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新起点。在过去单纯注重贸易结算功能的基础上,人民币在国际投融资中的使用将被看的更加重要,这是国际化过程中突破瓶颈的关键一步。
一种货币怎样才算得上国际货币呢?国际上有这三个通行的标准:
1.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大量地作为计价和清算货币;现在大约全球贸易总额当中有65%左右是用美元来进行清算的。在欧元区,除了欧盟内部的贸易之外,欧元区对外的贸易大约占到12%左右用欧元来清算的。而日元在对外贸易清算比重占得比较低,大约在3-5%之间。
2.在国际金融活动中,大量地被作为国际间货币使用;一般也分两个层次。第一,在欧洲市场中的活动, 即离岸市场当中的货币借贷交易。第二,一国的对外借贷活动。现在欧洲市场上被作为国际货币借贷的,主要还是美元、欧元、日元。日元作为清算货币相比较,在借贷中发生的作用也是更大一些,这和它作为一个资本输出国是有关系的。
3.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可用来作为储备货币被持有。比如像美元、欧元、日元这些货币,都在被外国的官方所持有, 美元现在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0%, 所以成就了美元是最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也主要是围绕着这三个方面的标准来争取的,都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下面是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事件盘点:
2014年11月,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代替加元及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
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线运行,这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重要里程碑。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权重第三。
2017年5月,召开“一带一路”峰会,人民币国际化再成关注点。
为什么说“一带一路”峰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事件?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是人民币区域化
“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辅相成,“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激发境外的人民币需求,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大量的基础设施在亚洲兴建,大量投资流向亚洲地区,自然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契机。
随着“一带一路”贸易投资的加速,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认可度大大提升,将有助于在亚洲区域首先形成“人民币区”。毕竟现实的说,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是区域化,当韩国政府纳入更多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日本国内的便利店、东南亚的旅游景点随处可以用支付宝以人民币结账,西亚的商人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用人民币购买中国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时,人民币就在亚洲这一片实现了“区域化”,流通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便人民币国际化了。
人民币国际化中的减速和再加速
上面谈到现在人民币国际化是在不断的推进的,那么遇到过瓶颈和障碍呢?
今年1季度,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利用率为14%,较顶峰时期的2015年减少一半。人民币在海外的利用率正在急剧减少。在包括非贸易结算在内的国际结算中的占比也出现下滑。资本管制和人民币贬值预期构成了不利因素,但这也是不得已为之,防止因资本流出而导致人民币快速贬值。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市场份额2017年3月为1.8%。从各货币情况来看,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及加元之后位居第六位。而2015年8月的市场份额为2.8%,在日元之上排名第四,说明在2015年的811汇改后人民币国际化有明显的减速。
811汇改的最初思路实现汇率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浮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虽然面临短期的国际化减速,但央行沿着811汇改的最初思路,意识到了资本管制的副作用,4月份放宽了人民币的海外汇款限制。相信资本流动趋稳后,人民币国际化也会稳步推进。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