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指出,由于现行创业板IPO标准缺乏市场包容性,这使得创业板名不副实,无法发挥创业板的应有功能,它将创业板变成了第二个主板,甚至失去了创业板应有特色。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金立扬曾表示,创业板推出后还有很多中国龙头互联网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最著名的就是阿里巴巴和京东,这确实反映了国内资本市场在服务创新型企业方面还有很大缺陷,特别是创业板作为支持自主创新的板块,这些企业不能覆盖,说明它的包容度是不够的。
金立扬举例说,深圳的柔宇科技,估值已经超过30亿美元,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不足三年就挤入“独角兽俱乐部”,但目前还没有盈利,不符合国内的上市标准。
创业板推出以来,成绩斐然。目前已经有601家上市公司,分行业来看,新兴产业仍是引领创业板发展的排头兵。互联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电气机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净利润增长较快。
“这么多年来,国内科技创新和投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七年来创业板的框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调整,这也是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的原因。”金立扬指出,现在整个制度体系怎么样调整,我们也一直在做这个研究。
今年年初深交所提出,“研究制定创业板改革方案,更好地支持服务创新创业。”
“创业板改革是今年深交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中,降低创业板上市门槛应将是创业板改革中的焦点问题。”深圳前海复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创业板上市企业最终比拼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而不是当前的经营状况。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