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10万份行业报告 ·丰富成功案例

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谈什么 推动资管大一统框架

金融投资  2017-7-12 8:52:2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金融工作会议

  多家媒体报道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于本周召开。其中,金融安全、金融监管改革是最受热议的话题。金融监管改革是否已处在破局前夜,可能就在本周揭晓。

  中国证券报记者认为,金融安全很重要,组建“超级央行”基本不会有,推动大一统资管框架落地最实在!

  金融工作会议为什么重要

  从1997年开始,五年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目前已开过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次均涉及到金融体系的重大改革和部署,对我国金融业发展影响重大,也是其备受关注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先回顾一下历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和产生的影响中国金融进程的干货:

  01

  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时间:1997年11月17日至19日


  会议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大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基本实现全国金融秩序明显好转,化解金融隐患;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步伐,并健全多层次、多类型金融机构体系等。

  工作重点:

  中央决定央行管理体制变革,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理从国有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同时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大国有银行资本金;将13939亿元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取消贷款规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等重要改革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还包括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成立了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人民银行专司对银行业、信托业的监管;另外对人民银行自身机构进行了改革,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销,改成9个大区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得以加强。

  02

  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时间:2002年2月5日至7日


  会议提出:“必须把银行办成现代金融企业”,“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并将农信社改革提到了重要位置。

  工作重点:

  在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同时快速推进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与海外上市项目的实施上得到了一系列关键政策支持。此外撤消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酝酿、统筹、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会议还做出了改革农信社的决定,为此后农信社改革的全面铺开确立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指导方针。

  03

  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时间:2007年1月19日至20日


  会议提出: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稳步有序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等。

  工作重点:

  在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国农业银行实行整体改制、国家开发银行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成立中国外汇投资公司运作部分外汇储备,大力发展公司债券。

  04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时间:2012年1月6日至7日


  会议提出八项金融改革议题: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建设,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金融基础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工作重点: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谈什么


  首先可能是继续进行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维护金融安全的6项任务:

  一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推动金融机构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

  二是加强金融监管,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确保管理部门把住重点环节,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

  三是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打击逃废债行为,控制好杠杆率,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重点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

  四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是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既要学会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学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意识,提高监管效率。

  六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定期研究金融发展战略、分析金融形势、决定金融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金融决策科学化水平。金融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负起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本地区金融发展和稳定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

  其次就是备受瞩目的金融监管改革,加强金融协调。如何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海通证券姜超认为:

  在总的方向上,金融工作会议有望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到更高层面。央行于2013年已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成立了“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承担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央行行长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在初步达成一致后,有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层次。这正是统筹监管的体现,也是金融监管机制改革的方向。

  从监管类型上看,在现行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将会增强统筹协调,适当增加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指出,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强化功能监管、综合监管和行为监管,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从级别上看,中央要求地方按照部署,做好本地区金融发展和稳定工作,形成全国一盘棋,意味着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的分工也可能进行协调统筹。

  分业监管模式下,按机构监管而协调不到位容易导致监管短板。而增加按照功能和行为监管后,有望解决机构间业务交叉导致的监管缺位问题,也可以减少金融机构与监管“躲猫猫”、监管套利等行为。

  再次,也是最实在的,会后可能落实的,资管大一统框架。

  传说中的资管新规:

  要点一:作为统一监管框架设定的参与者,银监会信托部主任邓智毅日前表示,希望顶层设计中对大资管参与主体能够有较为一致的要求,例如净资本约束、杠杆率等。应在方方面面大致找齐,守住基本要求,减少监管套利。

  要点二:权威人士表示:“会给机构留足反应时间,不会半夜鸡叫”。

 

 

责任编辑:S54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烦请联系QQ:307333508,或在线反馈、link@china1baogao.com、0755-83970586,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徐高:李克强要求稳定宏观政策,稳定市

7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会议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在经济增长...[详细]

马光远:实际的使用面积应该是低于40

今天继续谈谈房地产的数据问题,数据的不透明是导致中国房地产乱象的主要根源之一。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文章显示:2...[详细]

盘和林:投资者的冒险才是“灰色房贷”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深圳市虽然房贷有所收紧,折扣利率慢慢在提高,乃至取消,但市场资金面依然充裕。除了房贷...[详细]

秦朔:万达把资产剥离给融创 向轻资产

出门排场、保镖护卫的中国首富王健林看来要选择过一种轻松的生活。昨天,他把万达旗下76个酒店和13个文旅项目的9...[详细]

林毅夫:非洲国家发展思路出现了问题所

近日,在北大博雅讲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发表了演讲。他在演讲中重点关注了非洲发展问题,并提...[详细]

袁清:“一带一路” 孕育“新工业革命

“G20汉堡峰会”8日结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倡导要共同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在数字经济和新工业革...[详细]

深圳运营机构:深圳市三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地区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中国凤凰大厦1栋19A 邮编:518035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2213881 22272131 22903580 22210820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业务咨询QQ:1559444945 2786811657 2786123997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传真号码:0755-28749841

Copyright © 2004-2018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