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炮而红,国内电影市场紧跟着开始了“国产青春片新纪元”,迎来青春片的上映狂潮。虽然《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票房7.2亿元,《匆匆那年》5.8亿元,《同桌的你》4.6亿元,《小时代》更是拍成了一个系列,每部都3亿元起跳。然而不难发现,这些片子中口碑最好的《致青春》在豆瓣上都没能上7分,大部分都介于4-5分的“烂片”行列。
其实青春片是具有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的,因为大多是改编自畅销小说,小说本身已经聚集了粉丝,许多人是带着对小说中的幻想去影院观看。片方又在电影中聚集了高颜值的偶像演员,这就意味着不管电影的质量如何都会有粉丝买单。况且青春片普遍投入不高,据悉,《致青春》成本为6000万元,与动辄投入过亿元的古装剧相比,青春片的质量可谓是良莠不齐。再加上宣传营销手段的高明,青春片在很多时候已经是商品属性大于作品,所以口碑的好坏并不能左右票房,起决定作用的是当下主流年轻观众的消费口味和需求。
然而这个模式现在已经难以维持,青春片开始进入口碑票房双低的尴尬境地,《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仅报收1.3亿元票房,《万物生长》则为1.48亿元,而《既然青春留不住》更是止步于5018万元。众多观众反映,并非穿上校服就是青春片,同时堕胎、车祸、出国、打架等烂俗情节也成为青春片的标配,大多数青春片只是将青春元素堆砌,造作不真实。反观好莱坞,包括《美国派》、《留级之王》、《贱女孩》、《朱诺》等青春片则涵盖严肃、恶搞、轻松、反思等多种风格。
针对青春片不断疲软的市场现状,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分析认为,衍生在校园大背景下的青春片,难以反映生活的质感,缺乏创意与大格局,凭借千篇一律的情节,没有想像力,难以取得预期票房。随着电影市场发展,观众也不断分化和细化,只有好的剧本故事、丰满的人物形象、有深度的社会思考和充满质感的对生活层面的展示,才能与观众产生良好互动。
- 本土养老疯潮渐褪 外资进军国内拼钱景
- 第12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闭幕 交易总额达151亿
- 最严版权令下,周笔畅网售专辑卖了225万元
- 虎扑拟上市 联手贵人鸟押注体育产业
- 一家人高速行车遭雷击 发动机瘫痪后挡风玻璃全碎
- 综述:中国经济转型令澳大利亚处于“绝佳位置”
- 购物网与电子产品成知识产权犯罪重点区域
- 增值税收入中央地方五五分 不得弄虚作假收过头税
- 深市游戏公司平均市盈率172倍 吸引中概股回归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