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历史风貌将全面恢复
东城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彻底整治簋街环境,通过综合环境整治、拆除违法建设、市政管线改造等,并加大区属房产转租转借清理力度,降低人口聚集密度,提升簋街业态,使环境得到提升。南锣鼓巷主街今年将全面提升环境,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清理整顿公房出租,实施环境秩序和经营秩序等综合整治手段,使主街历史风貌得到全面恢复,进而带动整个南锣鼓巷地区实现复兴。
除此之外,东华门小吃街今年将实现转型,并通过对街区进行综合整治,恢复大街两侧原貌。
百荣二期今年完成疏解
永外街道面积3.33平方公里,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原因,人口十分密集,大型批发市场占全区总数的75%。比如百荣世贸商城是城六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区域性批发市场,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百货釆购基地,一期二期共有60万平米,商户近万户。这些市场要如何疏解?对于政协委员的提问,百荣商管公司负责人在调研现场介绍,目前百荣商城二期的地下2层、地上7层和8层,共6万平方米已经疏解完成,二期西侧5000平米的仓储物流也已经疏解完成。百荣世贸商城的一期前期将物流库房疏解后,目前七成以上以品牌零售为主,其中最大400平方米的商户,已经变成品牌旗舰店。虽然百荣商城一期疏解后对物流库房依赖低,但还不能达到首都功能疏解标准,后期将进行原地升级改造。此外,百荣商城二期今年也将继续疏解,计划年内完成疏解,并进行转型升级。
据了解,东城区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7家,2015年已经关停4家,“十三五”期间,剩余的33家将通过转型升级、疏解外迁等方式调整提升,其中,区域性专业市场全面外迁,批发、仓储、物流等功能全部退出。
除了百荣商城,今年东城区还将推进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场疏解腾退。据了解,永外城市场隶属北京一商集团,目前已成为华北地区文化用品重要集散地,6000平米的永外灯饰城已经疏解完毕,到2017年永外城将实现全部摊位转移疏解和改造提升。
故宫周边拟4年内呈现最佳风貌
故宫及周边一直是本市客流量最大的区域景点之一,高峰期每天进入故宫的游客数量超过8.7万人次,全年超过千万人次。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故宫也将进行周边环境的整治和业态的疏解转型升级,计划用4年的时间通过文物保护腾退,呈现文物文化最佳风貌;通过低端业态调整转型,提升片区业态品质;通过调整交通组织,重建周边秩序;通过鼓励发展融合故宫文化元素的文创产业、历史文化街区特色精品酒店、规范化社区连锁便利店等,将故宫周边打造成古都风貌保护提升的金名片。
探访
小吃街油渍遍地 难觅“京味儿”
昨天下午4点刚过,东华门小吃街已经开始营业。还未到街口,浓浓的烧烤味已经顺风飘来。对于小吃街将进行综合整治和转型改造的说法,部分商户表示,目前并没有接到通知,如果确实要进行整治,希望有关部门能提前告知,以便在进货等方面能有所准备。
东华门小吃街的正式名称是东华门美食坊夜市,创建于1984年,距今已有32年历史。小吃街东起王府井北口,西到南河沿北口,全长三百多米。
东华门小吃街占据东华门大街道路的北半部分,但经营范围早已不是最初的北京小吃,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在探访中发现,近百家摊位中,除了爆肚、糖葫芦等几样少得可怜的北京小吃,四分之三的摊位都有烤肉串烤鱿鱼等各种烤串,顾客也很少有北京市民,最常见的是跟着导游走进小吃街的外地游客,以及乘坐出租车来此的外国游客。
小吃街上,摊位周边油渍遍地,路边的垃圾桶中以及周围堆满了游客没有吃完的烤串、水晶包、煎饺等。除了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也十分常见。客流高峰期,在小吃街东口,王府井大街与东西向金鱼胡同交叉口处,8号线三期的王府井北站已经搭建起了围挡,并且竖起了机器架子,这让本就狭窄的双向车道更加局促,晚上6点不到,小吃街东口的十字路口已经开始需要交通疏导。
东华门小吃街的问题,早已引起关注。去年10月5日,本报对东华门小吃街为何没有“北京味儿”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今年2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在官网的建言献策一栏发出了“关于撤销占用东华门大街小吃烧烤夜市一条街的建议”。建议中提到,小吃街阻塞交通,承租商贩属于低端就业,多有露天烧烤行为,污染环境,同时直接使用煤气罐明火,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建议撤销东华门小吃街,在东华门大街南北两侧施划出大客车停车位,缓解旅游大客车停车难的问题,解决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环境污染和核心城区低端人员向外疏解三项问题。
- 亚洲开发银行注资1.5亿美元 保护鹤壁母亲河
- 企业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波动
- 重庆银监局解读中新金融合作五大良好态势
- 美联储按兵不动 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17个基点
- 北京市住房公积金资金使用效率创新高
- 北京新增18个营改增临时办税服务厅
- 中国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状况白皮书
- 经济回暖信号明显 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11.1%
- 湖南凤凰再度举行听证会 与会代表同意取消围城设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