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走外包方式 实现优势互补
2014-7-4 16:06:55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众所周知,生物制药的丝毫变动总牵动着产业的神经。据悉,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新制药产业年增长率超过20%,正在成为推动制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物制药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很多企业的目光。可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竞争,想吃到这块“蛋糕”并不轻松。中国生物制药虽说增长稳健,可在研发、生产方面的挑战不容忽视。在疫苗制备方面,发达国家综合运用多种多糖蛋白结合技术研制出小儿肺炎疫苗等明星药物,而我国传统疫苗的生产工艺落后,在纯化、规模化表达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明显。
据了解,浙江海正药业正在全面实施“宽领域、大纵深”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并在浙江富阳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综合性制药制剂加工基地和生物药研发生产基地,其中研发和生产重组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等生物大分子创新药物是浙江海正药业未来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生物制药产业的重要板块。
专家认为,将生物制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
专家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力求培育重大产品、满足重要需求和解决重点问题是关键。而生物制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则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
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 医疗市场主导来配置资源战略发展
- 药企投资医院需巧妙寻找盈利点
-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互联网生存之道解析
- 我国零售业全渠道成标配 传统零售商转型
- 工程机械行业可借中西部铁路建设机遇求发展
- 我国农机产业转型升级应当坚持中国特色
- 我国轮胎企业应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 新移动支付市场创新需以风控为基础
- 互联网电视市场必须坚守可管可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