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化工研究新进展
2023-5-19 10:10:2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本文相关报告 REPORTS | |
![]() | 2022-2027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化石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随着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中国能源、化工品的需求也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煤化工包括煤的一次化学加... |
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各种塑料、溶剂、药物、化妆品等。传统烯烃生产以石油为原料,而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发展煤制烯烃技术意义重大。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近期在煤制烯烃的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于5月1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
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技术,首先是将煤转化为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之后再一步转化为烯烃产品,这一技术的核心是转化用的催化剂。多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对催化剂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原料的转化率与产物选择性这两个关键指标往往此消彼长,无法同时兼顾。如何打破瓶颈,实现更高效、精准的化工过程,是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潘秀莲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016年首先提出了合成气催化转化氧化物-沸石(OXZEO)技术,颠覆了国际煤化工领域沿袭90多年的“费托”过程,突破了低碳烯烃的选择性理论极限,从原理上开创了一条低耗水、低排放的煤转化新途径,2020年大连化物所与企业合作完成了年产千吨烯烃规模的工业性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又历经六年多深入研究和大量实验,于近期破解了原料的高转化率与产物高选择性不可兼顾的瓶颈,研制出二者兼得的高效催化剂,将之前他们研制的催化剂效率提升一倍以上。未来,这一成果在化工生产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保障国家的能源和资源安全,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总台央视记者褚尔嘉)

- "我国煤化工行业受市场利好拉动,产能进一步增加,产量大幅提升"
- "一、煤炭焦化、液化技术日渐成熟,气化技术有待发展煤炭焦化、液化技术日渐成熟,气化技术有待发展。自建国以来,经过几辈人的努力,我国的煤炭焦化技术已经十分娴熟,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环保的方式实现煤炭焦化。依靠专业技术人才的不断创新,新型的炼焦工"...
- "我国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单套规模最大的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工业装置开车成功,并平稳运行近2个月,优等品率达100%。该装置以低温甲醇洗装置的净化气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合成气间接生产乙二醇工艺技术,既可降低原油进口依存度,又可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 "煤化工行业转型升级调查:由黑变白 由白到细"
- "传统煤化工行业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业界共识。但问题是,产业不景气,银行贷款难,钱从哪来?企业亏损,人才流失,技术从哪来?显然,只有资金或只有技术都不足以改变一个传统产业,必须综合施策方有希望。近日,记者深入一线,实"...
- "创新驱动 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 "近日,《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发布。该《方案》提出,要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要鼓励跨行业、跨地区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积极推广煤基多联产,促进现代煤化工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建"...
- "以可再生能源产业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 "本报见习记者邹祖铭北京报道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联合印发《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按照多能互补、"...
- "上市锂企全球布局储能及锂电回收业务"
- "3月20日,国轩高科发布消息称,公司已与日本爱迪生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开拓日本储能和回收市场,推进国轩电池走进日本市场。近年来,多家上市锂企“出海”布局锂电池回收业务。业内人士认"...
- "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1.0%"
- "3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9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第二产业用电量4523亿"...
- "我国光伏制造端增长强劲"
- "人民日报北京12月1日电(记者丁怡婷)记者从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国光伏制造端增长强劲。前三季度,多晶硅产量55万吨、同比增长52.8%,硅片产量236吉瓦、同比增长"...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图片等版权问题,烦请联系QQ:307333508,或在线反馈、link@china1baogao.com、0755-83970586,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