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10万份行业报告 ·丰富成功案例

课外教育培训机构和竞赛是要“凉凉”了吗

2018-3-8 9:35:13  来源:羊城晚报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本文相关报告 REPORTS
    2018-2023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教育培训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将知识教育资源信息化的机构或在线学习系统。一般来说,这种机构或网站会包含从幼教到大学,甚至博士或者出国等各个阶层的教育信息,也有包括对现任职位的工作者或者下岗人员等类别的...

  2018年农历新年刚过,校外培训市场被一份整治文件打破了平静。日前,针对近几年来校外培训的狂热现象,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监管力度空前加大,曾经鱼龙混杂的教育培训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的规范重整。
  
  规定 严禁培训机构组织等级考试及竞赛


  《通知》明确规定,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

  此外,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日前,伴随着四部门联合发文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和多地“杯赛”被叫停,“校外培训”和“学生减负”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这则被民间称为“史上最严”的校外培训治理新政一出炉,各地立刻引发连锁式反应。从“杯赛”叫停到各地出台地方政策,大家不禁发出疑问:课外机构和竞赛是要“凉凉”了吗?

  资质 要求“双证”齐全,实际多为“单证”

  此次《通知》中提到,要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指导其依法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安置参加培训的学生。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市校外培训机构需要同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其中,工商营业执照相对容易办理,而办学许可证则要难上许多。在广州,办学许可证由各区教育局颁发,对机构办学规模、师资、硬件场地等都有严格要求,分教点设在哪里,就在哪里的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而不同区的具体要求又不尽相同。比如,某培训机构在广州市11个区都设有分教点,那么对其各区分教点的监管分属于各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某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这也导致市面上持有双证的机构寥寥无几。“事实上,即使是大型机构,也难保证所有的教学点都拥有办学许可证。”该人士表示,近几年校外培训机构迅速增多,遍地开花,对于政府来说,如何监管仍然有不小的难度。

  现状 “杯赛”变成学校的“掐尖”工具

  此次四部门联合整治的通知一出,首当其冲的便是不少地方的“杯赛”被叫停。比如,原定于3月10日举行的第23届“华杯赛”决赛就暂缓,日前由该组委会发出明确通知,表示将向教育部呈报申请进行重新核准,在重新核准前,决赛暂缓举行。此外,原定于3月1日报名的广东省小学数学联赛暂停报名。而有培训机构也暂停了内部组织的“杯赛”活动。

  为何“杯赛”会被叫停?华南师范大学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吴康教授告诉记者,不少奥赛和学科竞赛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公平、公正地选拔拔尖人才和数学尖子,和升学并没有关系,但近几年,许多民间机构开始举办各类“杯赛”和“排位赛”,这些比赛大多与升学、掐尖挂钩,不仅命题不够专业,比赛也不够规范,功利性很强,闹得沸沸扬扬,反而掩盖了竞赛的本质,使得本该是选拔精英、发现优生的渠道,逐渐成为大众排位赛,成为择校的工具。而为了在各类竞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各类培训班也应运而生,从赛事报名到培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的民间机构组织的比赛甚至到了不去报班,就无法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地步。

  而多年来,杯赛奖证更是成为部分学校“掐尖”的参照物,对不同杯赛奖证的认可度形成“潜规则”。只要打开网页,搜索各大杯赛,网页上几乎全是关于赛事含金量、对升学的影响等相关文章。有家长表示,民办学校招生,一些奥数厉害的学生,可以拿奥赛等奖项当敲门砖。

  “奥赛不应该和升学挂钩。”吴康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部此次重拳整顿竞赛是正确的,有利于规范竞赛秩序,让竞赛回归其本来意义。

  反思 高速发展和野蛮生长致行业失控

  事实上,广州校外培训的火爆有其历史原因。2007年,教育部提出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节假日和晚上补课,广州市教育局传达了文件,并针对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乱补课”现象做出规定。校内补课的禁止,为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而伴随着民办学校通过考试网罗优质生源,在义务教育小升初阶段大肆选拔掐尖,民校受欢迎度远超公办学校,使得家长和学生对补习的需求不断增加,十多年间,广州校外培训机构进入了高速发展和野蛮生长的阶段。

  “整体来看,教育培训行业兴起时间不算长,准入门槛也不高,还不是一个成熟行业。”某位专注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本土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广州曾出现4万多名小学生在半天内竞争民办中学3000个学位的局面,录取比例高达1:10,不少学生和家长不自觉地被裹挟其中,苦不堪言。

  2013年底,广州市教育局紧急叫停民校考试,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不得采取考试方式进行选拔”,广州民办学校的小升初考试由笔试改为面谈。随后,2014年广州市教育局要求广州市建立阳光综合评价体系,探索适合广州市小升初的升学模式。“虽然没有立竿见影,但是广州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于课辅机构的良性发展是有成效的。首先是‘杯赛’走下神坛,认可度没有以前高了,相比起‘杯赛’,许多学校看重的是五年级下学期、六年级上学期的成绩。此外学校选拔学生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该人士表示。

  机构不越俎代庖,配合好校内教育

  那么,课外培训机构如何看待此次的专项整治行动呢?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在某专注中小学培优的机构当老师的业内人士表示,培训机构是应市场需求而生的。以培优为例,总有孩子学习能力强,对课外知识有需求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尖子生毕竟是少数,机构不能刻意去营造培优的氛围,让家长受到干扰,忽略自己孩子实际的成长情况。

  某位专注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本土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对于家长、机构和学校各方来说,都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思考各自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对于家长来说,需要更加理性的择校观念,关注到目前更加多元化的升学模式。“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找到一所更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而不是盲目追求‘名校’,这是家长需要去反思的。”

  “事实上,这次政策出台给机构也给学校提出了新问题。那就是,校内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校外补习?校外教育又如何真正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该人士表示,现在社会需求是多元化的,除了学科教学,思维训练、兴趣开发等等都有广阔市场。机构要配合好校内教育,就需要不断更新产品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产品选择,而不是越俎代庖,替代校内教育。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经历了这些年粗放式的发展的培训行业来说,《通知》的出台代表了一个好的信号:政府部门关注到了这个行业,并将使它形成从无序到有序、从混乱到规范,从盲目到回归理性的未来。“在这个行业里,那些规范的、有竞争力的机构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而那些小作坊式的、乱中取胜的机构会慢慢被淘汰,相信经过这次整治行动后,现在鱼龙混杂的局面将有所缓解,行业的格局会更加清晰,它会像其他行业一样,有序、健康地发展。”

 

 

     文化服务市场研究报告   责任编辑:S780

"App教育培训平台目前还存在监管空窗"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种各样的学习类App开始抢占市场,成为一些父母和孩子乐于接受的在线学习方式。学习类App的主要用户是青少年,可以提供搜题、解答和话题讨论等服务。不过,学习类App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个突出表现"...
"教育培训投诉多:交钱易退费难 学费上万老师只念PPT"
"如今,各类线上线下教育培训班越来越多,招生情况火爆的同时,随意更换老师,培训质量不佳却以种种理由扣款、不退款等问题,成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记者从消费者网查询获悉,今年以来,教育培训类投诉共有73起,在投诉行业排行榜上仅次"...
"近日全社会启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营造全社会孝亲敬老的良好风尚,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近日,全国老龄办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社会启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
"教育界专家们为推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建言献策"
"教育,关系民生,与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教育,关乎未来,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当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通过政策性调整解决教育难题?如何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
"目前三家互联网巨头形成在线音乐第一梯队"
"继天天动听之后,多米音乐“停摆”。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在线音乐版权保护力度加大,音乐版权马太效应显现。目前,三家互联网巨头形成在线音乐第一梯队,竞争核心将是版权资源的争夺及音乐消费场景的有效覆"...
"过去五年是中国文化产业历史上重要时期"
"过去五年可能是中国文化产业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根据2018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3%,几乎是GDP年均增速的两倍。在国家统计局2017年公布的统计数据中,20"...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烦请联系QQ:307333508,或在线反馈、link@china1baogao.com、0755-83970586,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李义平: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果...[详细]

杨志勇: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是投资的短板

“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是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详细]

刘尚希:税率级次的调整受制于多方面的

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建议把个税起征点提高到7000,有人建议提高到10000。那么,我国的个税改革起征点究竟调...[详细]

杨伟民:支招如何防范化解这些金融风险

从现在到2020年,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详细]

许维鸿:2018年都面临经济周期和机

两会中对中国GDP总量和增速的描述,值得投资机构高度关注。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GD...[详细]

黄守宏: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详细]

深圳运营机构:深圳市三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地区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中国凤凰大厦1栋19A 邮编:518035

业务咨询QQ:1559444945 2786811657 2786123997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Copyright © 2004-2020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