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平台或临生死大考 倒逼转型升级
2017-11-27 9:00:53 三胜产业研究院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网络小贷和现金贷的监管风暴骤起。据报道,不久前,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的申请设立被全面叫停;随后,央行、银监会召开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会议,业内预计现金贷监管文件将很快出台。诸多信息显示,监管层对现金贷的整顿力度或远远大于行业此前的预期。
不少网民表示,监管及时出手,意在防范网贷金融风险。一向野蛮生长的网络小贷,在监管强化的形势下,大部分平台将面临“生死劫”。现金贷平台将不得不加快转型升级,合规有序健康发展。
或临“生死大考”
网民“宋清辉”表示,各类现金贷平台覆盖了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借款群体,解决了他们的融资问题。但畸高的借款利率、收费信息披露不明、诱导续贷等行为,让部分处在灰色地带赚取高额利润的现金贷公司备受质疑,而监管的强化是现金贷平台野蛮发展的必然结果。
网民“萧玉立”表示,随着监管的加强,现金贷行业的资金渠道、获客模式、定价模式等都会受到影响。这也就意味着,现金贷公司依靠高息覆盖高坏账的模式将失灵,以往的粗放式经营、游走灰色地带等做法已不再适用。
网民“于百程”表示,利率和牌照的监管会让大量的现金贷公司无法持续。只有那些实力雄厚,依靠互联网数据和技术创新,既能实现低利率放贷又能控制住坏账风险,同时具有规模效应的现金贷公司,才能最终获得商业模式的延续。
倒逼转型升级
有网民表示,在受限的政策环境下,现今网贷平台唯有加快转型升级,从源头上化解存量业务的坏账风险,才能更好地发展。
网民“聂国春 ”认为,当务之急是配合监管部门整改,规范行业发展。与此同时,实行严格统一的现金贷平台市场准入、经营期运营监管及市场退出机制。
网民“王亭亭”认为,应在政策引导下鼓励市场的良性、充分竞争,使现金贷既能填补市场空白,又能保证合理借贷成本。
网民“郑楚彬”表示,为了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应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现金贷企业建立行业协会自律性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要求,不触红线,不越底线,为行业健康发展护航。
- "后期或有一波现金贷机构的并购潮或关停潮"
"继网络小贷牌照发放被暂停后,现金贷行业再上“紧箍咒”。11月24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互金协会)发布网络小贷风险提示称,近期通过互联网为个人提供小额现金贷款服务的机构快速增加,其中有的机构不具备放贷资质且存在以不实宣传吸引客户、暴"...
- "现金贷市场风声鹤唳 机构纷纷撇清与现金贷的关系"
"在政策强监管下,现金贷市场风声鹤唳,给现金贷提供资金和入口的助贷机构也开始坐不住了,信托、银行等机构纷纷撇清与现金贷的关系。无独有偶,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昨日也宣布与部分现金贷平台停止合作。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即便如此,在暴利的驱使下,现"...
- "当下现金贷仍以助贷和自有资金放贷为主"
"11月21日傍晚,有媒体爆出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小组发出特急文件,要求“自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额贷款跨省开展贷款业务。”受此影响,趣店、拍拍贷、融360等美股上市公司股价纷纷下"...
- "现金贷商业模式可以成立 风险却躲不过"
"商业模式可以成立,但监管风险和舆论风险却躲不过。”曾供职于某银行信用卡中心的陆平(化名)本想创业现金贷业务,在做了一个多月的调研后,他最终选择了放弃。尽管他也承认眼馋那些获得资本青睐,本身也赚得盆满钵满的现金贷公司。“如果做现金贷,我面前就"...
- "做好房地产金融的转型升级与业务创新"
"金融业介入租赁市场速度之快,超出预期。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乃至银联在内的大型金融企业或相关支付平台与房企或地方职能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提供金融支持并加速租赁市场发展。“房住不炒”的调控纲"...
- "对现有深圳本土网络小贷机构进行规范排查"
"11月22日,有媒体报道称,11月21日晚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公司的通知》(下称《通知》)。南都记者了解到,深圳部分小贷公司会开展该业务。业"...
- "中小商业银行发行上市欲化压力为动力"
"“近年来感觉压力倍增。”某家拟A股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庄某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她所在的风险管理部曾经被认为是较为清闲的部门,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银行"...
- "同质化现象仍是直销银行的发展难题"
"近年渐入沉寂的直销银行又迎来一把火。日前,在百信银行的开业仪式上,银监会副主席曹宇表示,银监会将适时扩大试点范围,探索不同形式的直销银行子公司试点经营模式。一句话也将市场目光再次引向数量已近"...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烦请联系QQ:307333508,或在线反馈、link@china1baogao.com、0755-83970586,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