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10万份行业报告 ·丰富成功案例

光伏平台的发展路径 必将与常规化互联网平台不同

能源矿产  2017-9-27 16:37:4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光伏

  因大数据而生、由互联网推动、以精准化为纲的光伏平台,俨然成为光伏行业的最新故事,随着资源的积累,资本的投入,入口的拉低,一场鏖战,或将在5年后如约而至……

  8月21日上午,一场持续2分40秒的日全食,让全美21.75吉瓦的光伏板不同程度地“停工”,但2年前在德国,类似的事情并没有对电力系统造成影响。事后,很多人将功劳归于一个无名英雄——PV Leistung in Deutschland。

  在它的网页上,可以看到全德每日光伏发电情况、强度变化,以及99个不同光照强度的区域内,每两小时一次的实时发电数据。根据历史数据,PV Leistung in Deutschland在日全食发生前,计算并预报了全德国光伏发电能力损失,成为平衡调度的支撑之一。

  如果直译,PV Leistung in Deutschland应被称作“光伏数据性能卡片”,但圈内人更喜欢叫它“光伏发电实时监测平台”。

  对于光伏平台,我们至今没有看到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观察已经入场比赛的选手们,还是可以总结出它三个特点:因大数据而生、由互联网推动、以精准化为纲。

  在中国,过去几年,受制于技术、政策、资本等诸多因素,光伏平台的比拼始终没有真正展开,我们也没有看到明确的胜出者。

  但从2017年开始,随着光伏企业、金融企业和国家队陆续进场,以及原有平台的不断改造升级,我们仿佛听到远处的炮声隆隆。

  有专家指出,5年后,各路光伏平台之间或开始正式约战。而在拼杀之中,谁又能最终胜出?

  三类平台,都不寻常

  PV Leistung in Deutschland的老板,是逆变器行业巨头 Solar Technology AG(下文简称“SMA”),在2015年被华为取代之前,SMA无论出货量还是销售额,都曾多年蝉联全球第一。而PV Leistung in Deutschland,就是这家公司依托自身数据和智能分析技术,推出的副产品。

  和德国的套路类似,中国的光伏平台,也是由一批光伏组件、逆变器领域的龙头公司推出的副产品。但是,中国平台的生存之路更为复杂、也更为多样。

  从2010年至今,我们可以观察到至少三类平台。第一类可以被称为“产品售卖平台”,它出现在外销受阻、产业萎靡的2013年。

  当时,光伏组件企业心急如焚,想尽办法开拓全新的销售渠道。除了建电站,互联网平台也被当做方法之一——小企业因受限于规模和资金,多选择了淘宝、京东、苏宁等成熟的网站;英利、昱辉等大企业,则以提供组件、技术服务、管理打包等一站式服务为主,推出了多个大同小异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无论规模如何,他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以相对较小的投入,让普通消费者关注和购买光伏产品。

  不可否认的是,产品平台给行业带来了新启示,但受制于技术储备、市场环境等因素,企业“触网”的成绩并不好,2015年后,这类平台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第二类平台,是出现早、但出名晚的“大数据运维平台”。

  早在2010年前后,这类平台就已经存在,但直到2014年后才真正大放异彩——一方面,作为这类平台的数据来源,光伏地面电站在2013年后开始大规模出现;另一方面,数据采集、智能管理的便利,直到互联网+在各行业全面渗透之后,才开始被光伏行业所接受。

  从功能上看,大数据平台和PV Leistung in Deutschland更为接近——主要面向发电商和金融机构,通过收集数据,监测电站运行,进行智能预警和发电预测。因此,有人把它比喻为光伏电站的“保健医生”和“体检专家”,通过评估改变技术,以提升发电效率,直击投资回报不明确的痛点,进而保证开发商和投资者的收益。

  直到当下,大数据平台仍然在光伏行业非常抢手,不同平台还形成了自己的“独门招数”——逆变器企业出身的华为和阳光电源,擅长精准预测发电量,优化电站管理流程;具有金融背景的远景能源,则利用光伏电站评级方面的优势,为资本提供服务;而绿色电力网等平台则利用第三方身份,帮助企业完成电站的监控运维。

  第三类是出现最晚、旨在让公众便于购买、资本容易对接、企业方便售卖的“一站服务式平台”。

  和前两类平台相比,这类平台囊括了屋顶设计、产品售卖、工程建设、金融评估和运维服务等环节,被认为是户用问题的“终极解决者”。在2015年首个此类平台PV plus出现时,业内曾欢欣鼓舞。但此后,由于户用光伏发展缓慢,一站式平台很少出现。直到2017年上半年,中民投的中民智荟、国家电网的光伏云网先后宣布上线,一站式平台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而这背后,分布式光伏份额的快速扩张,无疑是重要推手之一。

  如果回头看,不难从这三类平台磕磕绊绊的经历中发现一个规律:每种类型平台的出现和发展,无一不与政策推动、行业变化息息相关。这不由让人想起曾经的中国首富、无锡尚德创始者施正荣的一句话:“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没有尚德公司今天的成功。”

  一家企业如此,一群平台自然也会如此。作为政策指导型产业下的产物之一,光伏平台的发展路径,必将与常规化互联网平台不同。这就意味着,参与者要想适应它,就首先要学会用非常规的眼光和套路看待它。

  平台成败,皆因资源

  记者曾听过两个关于光伏平台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来自一家大数据分析平台。2011年左右,这家公司开始做光伏平台的运维管理。当时,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不算很多,因此这家公司占据先发优势,发展势头良好,并有把产业链扩大的趋势。

  6年后,这家公司并没有如期扩大,做成一站式平台,而是继续在运维和金融两个板块深耕。而对于同类大数据平台和一站式平台的竞争,他们也并不很担心,原因在于,自己已经用技术和门槛,把住了有效的资源,未来被替代的可能性并不大。

  第二个故事来自一家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几年前,这个平台曾组织一次会议,参会者包括建设商、屋顶业主、运维公司等各个层面。在大会环节,各方的交流开放且自由。而涉及到具体的交易时,主办方则采取了和不同公司“单独私聊”的方式。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区分,是因为主办方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屋顶业主和建设商直接对接。换句话说,只要买家和卖家能在会上建立联系,平台就可能会被马上抛开。

  不难看出,无论是大数据平台的神闲气定,还是一站式平台的小心翼翼,让他们在乎的都是同一件事——资源。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市场主体若想生存下去,就需要去获取最好的资源。这个道理不仅在市场经济中适用,对于非完全市场化的光伏平台同样适用。一个平台要体现自身价值,最重要的是透过市场,重组供给关系,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稀缺资源。

  当下,但凡能够生存下来的平台,必然实现了对电站、屋顶等资源的有效抓取,但也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大数据运维平台来说,他们对资源的抓取过于集中。

  如果盘点一下,会发现当下的大数据平台的套路非常类似:从电站数据出发、做智能运维、而后进入金融领域,进而实现对电站开发商的服务。

  不可否认,在这种自下而上的生存模式中,不少平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就像刚才提及的第一个故事中的公司一样,用自身技术和服务,牢牢把住现有的电站资源。而这就意味着,后来者只能开发新的电站资源。

  但当下,新电站开发的热度正在降低,仅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在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2440万千瓦中,地面电站为1729万千瓦,虽然占大头,但已经同比下降16%。因此,如果未来不及时向产业链上的其他方向转移,大数据平台可能在对有限电站的搏杀中,演变成一片惨烈的红海。

  对于一站式服务平台来说,他们抓取资源的方向存在偏差。

  2015年时,一家平台公司曾聚集多重资源,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想尽办法科普光伏、二是绞尽脑汁压低成本。不难看出,平台是想吸引用户、走以量取胜的路线。但事实证明,他们的尝试成效并不明显。

  追求用户黏性和高频交易的方向没错,但方法有错。不难看出,平台经营者希望通过前两者,增加本身的价值,这恰恰是传统互联网平台思维——因为只有交易量增加,才会产生大量数据,进而通过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商业模式的基础。

  但应注意到,这种思维需要建立在产品本身足够活跃、互动热度较高的消费品行业,而非光伏行业。直到今天,光伏平台始终带有典型的工业思维和特点,就像PV PLus的创始人之一的欧文凯曾经总结的光伏产业一样:规模巨大、产业链长且落后、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这些特点意味着,把互联网经验直接嫁接,期望搭好戏台、引来流量,用数据赚钱的套路并不可行。

  想要资本,先讲效率

  既然平台自身的造血能力有限,要想生存下去,求助资本就必然成为大概率事件。但一个事实却是,光伏平台的吸金成绩并不理想。

  按道理看,光伏平台涉及互联网、技术等概念,多数还已经和贷款评级相结合,本应很容易得到资本的青睐。光伏行业资深专家红炜认为,资本需要的是故事、是创意,现在的光伏平台并非没有故事可讲,而是讲出的故事并不让资本满意。

  换句话说,风险资本并不在乎这些平台掌握了哪些资源,它真正关注的,是平台如何高效地获得更多资源。

  在短期内,起步相对晚的一站式平台获得量大、效率高的资源较难,相比之下,大数据平台反而更为现实,但前提是,需要从服务和B端入手,改变自己。

  所谓挖掘服务,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数据,向有需求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定制的服务,以吸引用户。

  今天看,这种方式主要出现在一些以光伏设计见长的大数据平台中。如美国google旗下的Project Sunroof和第三方公司Geostellar,两者都集合了Google地图、3D模型、阴影指数、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提供的天气数据、各州电费信息、以及当地银行的贷款利率等信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的模式,向用户提供设计方案、节省电费的信息等诸多服务。新晋的光伏平台公司PowerScout,则更进一步地加入了亚马逊的弹性云平台,深度学习技术,结合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分析其是否需要光伏、以及如何做到性价比最高。

  如果登录这几个以技术为特色的网站,会发现其中有一排社交账号,用户可以利用社交网站已有账户注册,而这就意味着,用户将在社交平台上展现自己的光伏交易行为。当下,尽管不少人已经对光伏有所认识,但多数人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仍会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耶鲁大学教授Kenneth Gillingham曾在一项研究中表明,今天,人们是否安装户用光伏,并非取决于年龄、种族、收入等因素,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邻居家屋顶的影响。因此,用服务吸引用户,再用社交网络与光伏产品挂钩,无疑是抓住潜在用户的手段。

  所谓寻找B端,就要放弃直接寻找用户的思维,用大供应链平台和商家对接,进而让商家再与客户对接,形成S2B的模式。

  S2B模式来自“阿里参谋长”曾鸣在5月底的一次演讲。他认为,未来五年,会先形成大的供应链平台S,而B则是从小到大的各类商家,之所以要让S和B直接对接,就是要解决原有低成本的互动,进而提升平台的效率。

  事实上,这正是光伏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旦平台的目标对象变成用户,即所谓的C,与用户的大量对接,或将让光伏平台遇到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用大供应链对应大用户,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

  但新的问题是,S可以理解为光伏平台方,而B将是谁?

  目前来看,建筑商最有望成为B方。2016年8月和2017年7月,特斯拉和汉能分别发布了自己的光伏瓦产品,从表面上看,这种把光伏板嵌入瓦片的新品,最直接的价值在于把原有的奢侈品日常化,让它有望变成必需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产品或许将改变光伏交易模式。

  如果把特斯拉看作S,且它能和建筑商建立牢靠的关系,让其使用光伏瓦产品,那么,特斯拉需要说服的对象,就不再是一户一户的居民,而是数量大为减少的建筑商。换句话说,只要和建筑商达成长期协议,特斯拉就等于打开了批发渠道,而建筑商就将是这个模式中的B,他们将用相对较小的成本、相对较短的时间,为特斯拉带来以往几倍数量的客户。

  把住入口,才能通吃

  然而,入场较晚、参与者少的一站式服务的平台,并非没有逆袭之道。不要忘记,任何一家涉足互联网的公司都有一个想法,即做强、做大、一统天下。

  就像8月初迅雷所经历的一样——经过14年的比拼后,终于战胜了网际快车、比特精灵和QQ旋风三大对手,独霸下载市场。

  回到光伏行业,一站式平台的投资者自不必说,就连大数据平台的开发者,也希望“马太效应”下的平台,会不自觉地需要挖掘潜力、做大规模,成为最终的TOP1或TOP2。

  在迅雷发布消息后的几天,记者曾参加了一次光伏行业的会议,问到几家大数据运维平台对未来的看法,其中多数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尽管目前自身的平台规模不大,且涉猎的环节只有运维管理等很少的范围,但希望以此为切入,最终扩大地盘,将设计、建设、管理、金融等诸多环节纳入,变成一站式服务商。

  红炜认为,当前,光伏平台的发展空间还较大,因此竞争不会明显。在未来5年或更长时间内,随着多个S2B平台的出现,行业或将经历一次洗牌。最终,或将有一个或几个平台做出爆款,进而实现一站式的赢者通吃。

  那么,谁能最先胜出?

  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万军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有很多——足够强的技术、合适的模式、甚至一定的运气,最容易被忽视却不可或缺的,则是绝对高的人气。

  如果回顾一下之前其他领域出现的爆款平台,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人气高,门槛低。

  智能投顾之所以能在半年内风靡美国,在金融领域打败诸多专业产品,就是因为其起投门槛低、管理费用低。

  迷你KTV之所以能够3个月内获得1500万美元融资,成为共享模式的又一个风口,也是因为0.5~1元/分钟的收费方式,以及随唱随走的模式。较普通KTV而言,性价比显然更高。

  与金融和娱乐产品相比,光伏一站式平台要想聚积人气,放低门槛更为重要。原因在于,光伏工业品的特质,决定了其天生的高门槛。当下,一些平台已经想尽办法为用户服务,他们要么大力科普、要么将页面淘宝化,但收效并不明显。原因何在?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平台的想法很好,但它们的思路仍然延续了传统的生产者导向思路——在这些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场景的产品组合、不同制造商的信息,但它更像对专业人士的展示和科普,而不是对消费者的引导和安利。

  当下,诸多光伏企业已经在户用市场发力,推出各种线下体验店。在这样的情况下,让线上平台引入各类技术,以实现与体验店全面比拼是不现实的,与其在每一个环节平均投入,不如尝试先在入口集中发力。

  在这方面,Geostellar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个平台除了有上文提及的技术法宝,它的另一个法宝就是简洁、明了且时尚的门面——作为一家做游戏出身的公司,Geostellar把自己的首页打造成一个搜索栏,输入家庭信息后,公众就可以简单的查询到与自家屋顶相关的全部资料。而这种引导的模式,有趣、有用,远比直接展示的方式更为生动、直接、引人入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入口者得天下。但对于光伏平台,得到入口不难,拉低入口才难。而未来的胜利者,或将出自那些成功降低门槛的平台中。

 

 

责任编辑:S804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烦请联系QQ:307333508,或在线反馈、link@china1baogao.com、0755-83970586,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连平:怎样的融资结构才会更有利于防控

近年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备受关注,要求金融脱虚向实的呼声很高。随着金融市场风险发生频率上升,冲击力度加大和...[详细]

莫开伟:中国光伏企业应如何应对美国2

美国“301条款”贸易保护调查的帷幕尚未落下,又急匆匆扬起贸易保护的“201条款”利器。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详细]

韩保江:全面深化改革顺应了人民利益的

全面深化改革顺应了人民利益的多样化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什么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全面深...[详细]

刘大成:新零售和智能零售远未线上线下

中国网络零售电商发展神速,仅今年上半年,交易额就已经超过3.1万亿元,网购用户达到5.16亿人,预期全年交易额...[详细]

厉以宁:优秀企业家精神需要继续培育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家精神当经济学界最初使用“企业家”这个术语时,并没有专指某一类企业家而...[详细]

郑新立:中国城镇化下一步重点推进的是

过去30多年,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很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总结经验,借...[详细]

深圳运营机构:深圳市三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地区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中国凤凰大厦1栋19A 邮编:518035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2213881 22272131 22903580 22210820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业务咨询QQ:1559444945 2786811657 2786123997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传真号码:0755-28749841

Copyright © 2004-2018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