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的一桩石墨烯收购案格外引发业内外关注,标的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却承诺在年内实现5亿元的净利润,并在2017、2018年分别实现6亿和7亿元的净利润。
据华西能源于10月1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拟以现金人民币13.5亿元收购上述标的公司——恒力盛泰(厦门)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尽管在实际交易上,客户A的订单为真实交易且非关联交易,但依然被认定为关联客户;而另一关联客户C,实际上也是第三方客户的供货商,由于第三方客户的采购条件限制不能直接向恒力盛泰进行采购,而只能通过客户C“中转”。未公布真实客户名称也出于不便公布的特殊原因,对此也已经向监管层说明并征得同意。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收购报告显示,恒力盛泰报告期内尚处于调试及试生产阶段。同时,恒力盛泰积极筹建厂房及生产设备,完成了厂房的租赁及基础改造,但主要生产设备方案论证及供应商遴选还在进行。此外,恒力盛泰的厦门生产线实际上是直到9月6日才正式启动生产。
对此,厉楠告诉记者,厦门工厂启动之前的销售产品,都是委托台湾工厂生产加工。对于业绩承诺,厉楠显得信心十足,并对在场的记者再抛出惊人的数据:今年公司签下的3年期的订单销售额将达到60亿元,今年要完成5亿元的净利润并没有压力。不仅如此,未来几年的业绩承若也没有压力,而随着订单的增加,之前顾客订单过于集中的状况也将得到改善。
●高毛利支撑售价仍高 终端商用产品还未面市
今年9月,恒力盛泰在厦门投建了首个石墨烯量产基地,首条单层石墨烯100吨的生产线投产,预计在2017年将达到300吨的产能。在恒力盛泰的规划中,到2020年石墨烯产能希望扩建到5000吨。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声称已签下了60亿元的订单,但11月1日记者参观恒力盛泰厦门工厂后被告知,无论是已经购买了产品的客户还是恒力盛泰本身,目前都尚未有面向终端市场的石墨烯商用化产品面世。
“我们的客户已经在小部分的试产一些石墨烯商用化的产品,但目前还没有在终端市场全面铺开。”厉楠说。
而另一位石墨烯从业者宫非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量产并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事实上,自诞生之日起,产业化之路一直受制于高成本。不过,此前华西能源回复深交所问询时提到,国内现约有70家石墨烯为主的企业,其中粉体企业约50家,多数企业技术不成熟,产能低、成本高,“目前能够低成本量产的单层石墨烯材料供应商,只有恒力盛泰一家”。
在恒力盛泰的量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石墨烯需要3吨石墨,目前高纯度的石墨约为5000~6000元/吨,再加上按销售收入被收取1%的技术许可费用。目前在销售端,每克石墨烯售价约50元。
“这并非所有行业都能够接受的价格。”恒力盛泰首席技术官林怡君告诉记者。
这给恒力盛泰创造了超高的毛利率。审计报告显示,2016年1~8月,其超过3亿元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仅为111万元,毛利率几乎是100%。对比同行业,新三板挂牌公司第六元素2016年半年报显示,石墨烯粉毛利率仅18.3%;华高墨烯2015年毛利率66.5%。
根据张博增的预测,从长期来看,单层石墨烯的价格最终会降低至约200美元/kg。但林怡君表示,单层石墨烯要降到200美元/kg,是5年之后的事情了。这意味着,恒力盛泰的高毛利模式从今往后将逐渐失去优势。
“我们也在探索商用领域的终端产品,预计在年内有望面市。”厉楠还透露,选择向华西能源出售部分股权的另一个考虑,是借助上市公司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发石墨烯商用成品。
“石墨烯的产业化之路障碍关键在于,高端应用缺技术,低端应用缺市场。”宫非对记者表示,对于石墨烯的产业化商用,仍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应用面究竟在哪里?一则成本高而无法导入市场。其坚持认为,拿出真正的商用产品来才有真正说服力。
- 聚美陈欧一年财富缩水36亿:公司业绩差 频频卷
- 强生因爽身粉致癌被判巨额赔款 已是年内第三次
- 中石油多家企业被列环保黑名单 大连石化被罚超千
- 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多品牌遭停业处分 中国市场拓展
- 伟天化工责令停建项目被指仍在建设 环境污染屡遭
- 雅芳在中国水土不服:门店从1万多家降至1000
- 爱茉莉伊蒂之屋工厂被指违规 毒牙膏风波尚未平息
- 环保部公布超排黑名单 中石油大连石化被罚850
- 巴西石油公司腐败案持续发酵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