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10万份行业报告 ·丰富成功案例

同业存单发行放量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表现突出

2018-6-14 9:48:0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商业银行

  尽管金融监管本着去杠杆、抑制同业空转的思路持续深入,但近期的同业存单的发行量和净融资额都不断创下新高,并且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

  自去年底开始,监管部门针对同业存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限制,同业存单市场短暂收紧。至今年5月份,同业存单发行量超过2万亿,净融资额超过4000亿,为年内最高值。6月份到目前为止,同业存单的发行量几乎接近整个4月份的规模,净融资额也已超过600亿。另外,6月份将有2.2万亿同业存单到期,为年内最高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波同业存单发行放量中,大型银行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核心负债的压力覆盖了包括大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大行也面临着存款荒的难题。

  不过,多位大行同业相关部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目前大行同业存单发行放量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负债结构上的变化,即用线上的标准化的同业存单,逐步替代线下的非标准化同业存款。

  发行逆势放量

  鉴于金融监管的思路,不少银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后对于同业存单的定位主要是将其视作一种流动性管理工具,不会作为主要负债渠道。

  然而,随着季末+半年考核时点的到来,整个市场的同业存单发行再度掀起一波高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从发行量上看,今年5月,整个市场同业存单发行量为2.05万亿,减去1.61万亿偿还量,净融资额为4401亿,这是继2017年7月以来的月度净融资额最高值,彼时的同业存单净融资额为4521亿。

  进入6月份,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在6月截至目前的不到10个工作日中,同业存单发行量已经达到1.32万亿,接近4月份整月的发行量,净融资额676亿。从周度指标上看,上周发行6627亿,为二季度以来单周发行最高值。

  对比2017年5、6月份的市场情形,目前的市场流动性要相对宽松很多。一位地方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对记者表示,感觉今年央行对整体的市场流动性是很“呵护”的,资金上压力比去年小很多。

  另一方面,从同业存单发行-到期结构来看,目前的发行压力也远远比不上去年同期。去年5月份,同业存单到期1.57万亿,发行仅1.24万亿,净融资额-3317亿,与今年5月相差7718亿。

  从监管思路来看,对于同业负债的约束处于逐步收紧的状态。2017年,央行拟于2018年第一季度起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2017年8月31日,央行修改《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固定利率存单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2018年,央行又称拟于2019年第一季度评估时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下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

  大行存单发行放量有玄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波同业存单发行放量中,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表现突出。

  一直以来,由于大行天然在存款获取上有优势,同业存单的发行方主要是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但目前大行发行同业存单似乎也“动力十足”。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存量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中,由五大国有行所发行的数额占总数的比例大概为6.6%;而按今年5月份的发行数据来统计,大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规模在总数中占比超过了10%。

  由于货币基金、理财产品等资管产品的流行,银行早自2014年前后就面临存款流失的问题;而随着金融监管的趋紧,负债端的压力逐步蔓延。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行虽然负债空间较大,但是对公中长期贷款仍是最好的派生存款渠道,大行同样面临负债压力,尤其是2016-2017年国营部门的固定资产增速下来以后,2018年下半年大行的负债压力会逐步显现。

  另外,相比中小银行,大行的业务更加综合且多元化,“如果只是某方面出现了问题,还可以拆东墙补西墙,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在金融强监管的环境下,各块业务均有收紧,其实大行相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受到的影响更是多方面的。”另一位银行业观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一位大型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大型银行同业存单放量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负债结构上的变化,监管要求之下,各大银行在同业负债上都在通过线上同业存单置换线下同业存款,因为前者标准化操作,流程透明公开,而同业存款由于是线下操作,流程复杂,其中还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

  另一家大行同业部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这是目前各大行都在推进的一项工作,其所在行今年对同业业务的指标中,同业存单就比同业存款要高很多。

 

 

     金融投资市场研究报告   责任编辑:Shuangxia


"连平: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发行资本工具"
"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需求和补充方式是金融市场长期瞩目的焦点。日前,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发行资本工具"...
"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调整为1.5%-2.5%"
"强监管态势的银监会给银行业送了份“大礼包”。近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简称“7号文”),将拨备覆盖率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
"商业银行已加速推进非标转标 有四条出路"
"约30万亿元的非标资产,正遭遇围堵,四面楚歌。在监管部门规范同业业务、资管业务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已加速推进非标转标,力促同业业务、资管业务回归本源。非标资产规模已进入下降通道。据央行最新公布的2月社融数据,两大非标来源——委托贷款和信托贷"...
"商业银行通过各种形式补充资本情况将更为频繁"
"商业银行补充资本获强力政策支持。3月12日,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支持银行探索资本工具创新,拓宽资本工具发行渠道,到增加资本工"...
"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今非昔比 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银行业已进入了稳健经营的发展阶段。2003年后,国有大型银行和部分中小银行加快了引入外资的步伐。在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得益于宏观经济平稳发展,我国银行业资本实力持"...
"我国银行业七大显著趋势 由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经营环境的深刻改变,我国银行业将呈现出七大显著趋势。围绕“高质量”构筑发展新理念中国银行业发展理念将围绕“高质量”发生相应调整变化,各家银行将"...
"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应遵循最大诚信原则"
"今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发布一则关于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续保问题的消费提示。银保监会表示,近期,有消费者反映通过互联网购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到期后不予续保的问"...
"互金列举的四类变相开展现金贷的违规行为"
"自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互金整治办”)发文清理整顿部分平台变相开展“现金贷”乱象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称“中国互金协会”)于6月12日发布了《关于防范变相“现金"...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烦请联系QQ:307333508,或在线反馈、link@china1baogao.com、0755-83970586,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袁志刚:在经济增长新动能培育中化解金

谨慎对待资产负债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慢金融体系和体制的改革。相反,我们必须加快金融改革。可以预期,金融市场...[详细]

周代星:基因检测分为消费级和临床医学

百年古建筑协和礼堂里,贝瑞基因CEO周代星正在介绍基因检测的历史和未来,专业名词贯穿起他四十分钟的讲述,台下坐...[详细]

张德勇:国有企业薪酬改革要突出市场化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为此,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联合...[详细]

杨德森:在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要把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一些领域的空白...[详细]

张颐武:“中西”文化之间更存在着深刻

鲁迅先生在1908年的《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重要见解。这其实对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详细]

李书福: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产业会全面放

“过去几十年,合资政策为中国汽车工业打下非常好的基础。但新政策取代老政策后,就需要中国企业走向产业链中高端。其...[详细]

深圳运营机构:深圳市三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地区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中国凤凰大厦1栋19A 邮编:518035

业务咨询QQ:1559444945 2786811657 2786123997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Copyright © 2004-2020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