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澜沧江水电是一家由华能集团占股56%、云能投集团占股31.4%、合和集团占股12.6%的公司。在A股IPO以后,澜沧江水电将变成华能集团持股48.61%、云能投集团持股27.26%、合和集团持股10.94%、社保基金持股1.2%、公开发行12%股份的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澜沧江水电虽然是一家规模比长江电力小的公司,但在债务规模上却比长江电力大得多。数据显示,长江电力截至2013年、2014年、2015年年底的负债规模为714.26亿元、608.58亿元、506.42亿元,仅仅相当于澜沧江水电的一半左右。
截至2015年年底拥有1657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的国投电力,目前是排在长江电力、澜沧江水电身后的第三大水电公司。数据显示,国投电力截至2014年、2015年年底的负债规模为1299亿元、1321亿元,大于澜沧江水电的负债规模,但由于国投电力资产规模大于澜沧江水电,因此其资产负债率低于澜沧江水电。
作为中国前三大水电公司里面综合负债水平最高的一家公司,澜沧江水电背负着沉重的财务成本。数据显示,该公司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利息支出分别达到34.89亿元、43.68亿元、40.61亿元。同时,截至2015年12月31日,该公司一年之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为43.76亿元。这就意味着澜沧江水电2016年需要偿还的本息至少在80亿元以上。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澜沧江水电分别在3月7日发行2016年度第一期20亿元、5月10日发行第二期10亿元、6月30日发行第三期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相比2015年发行四期超短期融资券的力度,澜沧江水电2016年上半年就发行三期超短融,这表明该公司资金压力明显加大。
面临弃水考验
水电公司面临的另外一大考验是供大于求的基本面。
由于近年以来全球经济不太景气,国内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投资增速放缓等众多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结果就是,全社会电力需求的疲软。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32万亿千瓦时、5.52万亿千瓦时、5.55万亿千万时,同比增速分别为7.18%、3.78%、0.48%。
但我国水电投资建设增速惊人。按照《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开工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将各增长6000万千瓦。
澜沧江水电面临类似的情况。该公司所发电力主要供应南方电网,第一大客户是南方电网旗下的云南电网,2013年、2014年、2015年在云南电网的收入分别占到总营收的95.87%、95.08%、94.05%。澜沧江水电在IPO申报稿中提到,“云南水能资源丰富,区域之内竞争激烈,若未来云南等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工业企业用电量及居民生活用电量下降,电力市场供过于求,则有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而由于近年来云南大批水电机组集中投产,水电发电能力大幅提高,但市场需求较为低迷,澜沧江水电“小湾、糯扎渡两大水电站近年来调节水库参与南方电网和云南省电力电量平衡,电量送出受阻,存在部分电站汛期弃水的现象。如云南来水持续丰沛,下游用电需求未得到明确改善,未来仍将存在弃水风险”。
仍将快速扩张
即便存在债务高企和需求下滑的双重压力,澜沧江水电仍然不会改变快速扩张的计划。
澜沧江干流全长2153公里,是“中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共分为上游西藏段、云南段和中下游段三个梯级进行水电开发。其中,西藏段规划总装机容量638.3万千瓦、计划建设如美、古学等8个电站;云南段规划总装机容量883万千瓦,将建设乌弄龙、里底等7个电站;中下游段规划总装机容量1651.50万千瓦,计划建设功果桥等8个电站。
在官方回复材料中,澜沧江水电相关负责人提到,该公司将“在‘十二五’工作基础上,按计划有序推进澜沧江干流水电站建设项目。‘十三五’期间,云南段乌弄龙、里底、黄登、大华侨、苗尾五个水电站建设,启动古水、托巴两大工程建设,下游橄榄坝电站也力争在‘十三五’末开工,西藏段如美、古学等项目将开展前期工作。”
澜沧江IPO申报稿显示,本次A股发行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上述“十三五”计划苗尾、乌弄龙、里底三个电站建设,三个电站的机组容量为281万千瓦时、批复投资规模为353.82亿元,拟投入使用的IPO募集资金为8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为了完成“十三五”扩张计划,澜沧江水电仍需通过多种渠道大量融资,负债压力不会减轻。
- 万通物业屡陷“维权门” 服务质量遭诟病
- 绿城将划定四大业务板块 宋卫平重博话语权
- 中石油昆仑燃气等5公司因价格垄断遭罚 罚单或另
- 中通赴美IPO迷雾重重:查询SEC网站未获得详
- 解密联想控股双轮模式 起底千亿财务投资
- 东方鑫源斯威品牌亮相 商转乘战略前景待考
- 佳兆业年报六宗罪被普华永道悉数抖出
- 乐视网预计上半年净利超2.8亿 电视三年累计销
- 酷派19亿港元“买单”奇酷纷争案 上半年巨亏2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