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董事长等三人同时离职 离职理由惹争议
2014-12-31 14:42:29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2014年年底,山西汾酒董事长、副董事长、独立董事三位董事会成员同时离职的新闻震惊了整个白酒业。对此,山西汾酒控股股东汾酒集团给出的理由是:为应对证监会关于优化有关法人治理结构相对独立的整改要求,解决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人员交叉。
不过,多位律师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成立:一般来说,董事作为资方代表是可以(在集团和上市公司)兼任的,这在各行业都很普遍。
董事长等三人同时离职
12月27日,山西汾酒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保证上市公司人员独立性,根据工作需要,李秋喜提请辞去公司董事长及董事职务,同时辞去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王敬民提请辞去副董事长及董事职务,同时辞去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同时,公司独立董事沈沛龙辞职。
经山西汾酒董事会审议通过,副董事长谭忠豹被选举为董事长,董事和总经理韩建书被选举为副董事长,李明强、刘卫华为公司董事候选人,杜文广为独立董事候选人。
面对山西汾酒此次人事变动,外界猜测纷纷。汾酒集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表示,此次人事变动是为了进一步明晰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山西汾酒的营销能力。
汾酒集团表示,2013年12月,证监会对山西汾酒进行例行检查时,提出有关法人治理结构相对独立的整改要求。据此,应李秋喜多次请求,经山西省国资委批准,决定李秋喜辞去下属山西汾酒的董事长职务,集团党委书记王敬民也同时辞去山西汾酒副董事长职务。此次人事调整有利于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权责清晰、各司其职的作用。辞去山西汾酒董事长、副董事长职务后,有利于二人集中精力分别履行汾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一职,推动汾酒集团战略新思维和集团管控模式的落实。
业内:辞职理由不合理
“明晰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山西汾酒对于董事会成员离职的解释引发了业内不小的争议。
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证券部主任王智斌表示,所谓集团与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独立,通俗讲就是避免“一个班子两张皮”,要求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拥有独立的财务、商业模式、核心员工等。然而董事作为资方代表,一般可以兼任,所以李秋喜兼任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从法律上来讲不存在问题。相反,谭忠豹为汾酒集团总经理,现接任山西汾酒董事长更加不合适。核心人员的独立性主要是针对劳动雇佣关系的员工,汾酒集团总经理便属于此类。
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远忠也表达了类似看法,“所谓的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独立,指的是(法人)人格独立,也就是资产与法律责任的独立。在实际运作中,人员交叉是比较普遍的,其中身兼集团与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从法律角度讲没有问题,董事是可以兼任的。”
长城证券并购部总经理尹中余认为,对于山西汾酒李秋喜的离职,如果从法人治理的独立性来讲是不合适的,这个离职理由不成立。在实际运作中,一人身兼数个董事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各行各业都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上市公司身兼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情况确实比较普遍。以袁仁国为例,他既是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也是贵州茅台的董事长。此外,中国远洋董事长马泽华同时也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北京否极泰投资咨询中心CEO董宝珍也表达了自己的不解:证监会的整改要求早于2013年12月就已存在,为何山西汾酒要现在执行?李秋喜在岁末年关这个业绩考察关口离职,是否与山西汾酒业绩不佳有关?
曾炮轰茅台激进战略遭质疑
据公开资料,2005年6月,曾缔造“晋牌水泥”神话的李秋喜接受组织委派,担任汾酒集团总经理,主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4年后的2009年,在山西汾酒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李秋喜正式当选新一届董事长,走至台前。
业内人士称,李秋喜作风一贯强硬。李秋喜自称“行业新兵”,2005年6月任汾酒总经理以来的种种表现,被外界评价带有浓重的“李秋喜色彩”。
李秋喜掌舵后,山西汾酒一改此前的低调作风,高调喊出“中国酒魂”口号,对品牌及销售渠道进行整顿。随后,“新兵”李秋喜发起两场“正名运动”,矛头直指行业龙头企业茅台。
2010年,李秋喜炮轰其他知名白酒企业关于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虚假宣传,其矛头直指茅台、五粮液等。一语激起千层浪。这些言论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同时也把山西汾酒推上了风口浪尖。
此后李秋喜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炮轰茅台虚假宣传。彼时方德智业酒类营销战略顾问王健评论称,屡次炮轰事件都是“炒作”,不断地向白酒老大茅台开火,其实是为了向行业前三靠拢。
2011年,李秋喜称汾酒才是中国第一国宴用酒。随后的2012年,李秋喜带头对茅台提出的“国酒茅台”商标提出质疑。2012年7月,贵州茅台申请“国酒”商标,遭到汾酒第一个公开强烈反对并提交异议书。
李秋喜的一系列动作和强硬的个人风格受到业界诸多评议,毁誉参半。有评论者认为,无论如何,李秋喜的炒作都给汾酒的品牌知名度做出了贡献。
“弯道超车”计划破产
在经营方面,李秋喜掌舵后,开足马力立志将山西汾酒做大做强。2012年汾酒集团提前完成了100亿元的销售目标,随后又趁热打铁提出了2015年实现200亿元销售收入的目标。
然而随着2012年底以来白酒行业迎来寒冬,山西汾酒业绩增长逐渐出现下滑。2012年,汾酒虽已意识到行业进入了严冬期,但仍信心满满。
李秋喜除提出200亿元发展目标不动摇外,还提出要在这一轮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2014年,泸州老窖、五粮液纷纷降价的大趋势下,李秋喜坚持汾酒没有调价计划。
然而,李秋喜的“弯道超车”并未实现。去年四季度,山西汾酒单季亏损2.2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山西汾酒业绩出现更大滑坡,从销售规模来看,30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3%,首次被古井贡酒超过,跌至白酒生产企业第六位。其净利润为3.99亿元,同比下滑66%。
至今,山西汾酒仍未从业绩下滑中缓过气来,其中,青花瓷、老白汾等大幅下降40%左右,青花瓷预计全年完成不到1000吨,杏花村也表现一般。更值得关注的是,至今渠道再备货意愿仍未恢复。
“弯道超车已经不可能实现了,未来的经营策略会有变化,今年以百万年薪招聘区域营销总监已经说明策略在调整。”行意互动董事长晋育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对于200亿销售目标,白酒专家赵义祥并不看好,“汾酒的根据地在山西,河南、河北和内蒙古等省外板块市场销量不大,如今区域酒企都开始把战线收缩到大本营。在这种情况下,从100亿增长到200亿绝非易事。”
在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李秋喜总结自己上任以来改变了汾酒的观念和发展模式,“我觉得我这三年当上董事长以来,给汾酒厂最大的就是改变了汾酒人的思维习惯,改变了汾酒的发展模式,我觉得这是汾酒发展这几年来根本的一个变化,数字的变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念的变化。”
今年12月16日的汾酒华北经销商年会上,李秋喜还在给经销商打气:“困难是暂时的,回归和改变只是时间的问题。”他在会上提出了“上下游联动,培育汾酒产业链竞争力”、“板块联动,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等“十三五”战略构想。
而就在十天后,12月26日,现年53岁的李秋喜即辞去公司董事长及董事职务,同时辞去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
李秋喜是否会幕后操控仍存疑
高层的人事变动后,山西汾酒在未来经营方向上将有哪些新气象,颇受外界关注。
“李秋喜在任职期间做了很多另类的事情。他的这种炒作、叛逆行为的营销方式,在白酒行业蓬勃发展时期有过一定效果,但未来的发展还是要靠扎实、稳健的战略和营销方式。”白酒行业专家肖竹青认为,此番人事调整后,汾酒将翻开新的一页。他认为山西汾酒未来会在经营方向上有新的举措,制定一些更接地气、更合理的市场战略,创造出新的业绩。
公司股价方面,12月29日,即上周五晚间发布人事调整公告后的首个交易日,山西汾酒股价微涨1.94%,报收23.69元。
白酒行业专家铁犁认为,未来在战略上,汾酒还需要调低高端白酒的占比,巩固省内市场,让产品结构更加切合实际。
但因此次人事调整仅为上市公司层面,辞去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职后,李秋喜目前仍为汾酒集团董事长。有分析认为,以李秋喜一贯的强势个性,此次辞去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职,李秋喜是否转为幕后操控仍然存疑。
- 习酒转型之殇:今年清理渠道库存少卖11亿元
- 加多宝七连败称要上诉 全球范围内征集律师
- 茅台系列酒出厂价和批发价已现倒挂
- 加多宝广药红罐之争蔓延:拼营销砸渠道
- 可口可乐计划全球裁员 盈利下滑
- 茅台停止扩商 系列酒市场混乱局面待解
- 茅台首现年度产销下滑 2015年不增销量不降价
- 红罐之争一审结果:加多宝判赔王老吉1.5亿
- 五粮液改革明年启动 宜宾公司列为改革试点
“冲时点”渐成过去时 年末银行揽存压力稍缓
11月美国多晶硅突击入华 进口量骤增200%
养老金支付压力逐年递增 2029年将耗尽累计结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