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汽车行业去产能信号明显 车企油改电借风

石油化工  2017-4-17 9:49:0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政策收紧:发改委“去产能”信号明显

  当前,中国汽车的年产销规模超过2800万辆,燃油车也一直是汽车行业销量中的主力军。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司长年勇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起草《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即除了已经批准建立的燃油车工厂外,未来将不会再有新的生产燃油车的工厂出现,且已有的燃油车工厂产能将受到严格的控制。同时发改委将加强汽车产能监测、分析和预警,严控汽车行业产能过剩。

  产能,一直是衡量车企实力和保证销量的重要因素,发改委此番提高新能源车企业准入门槛,燃油车企业不再获批资质,无异于扼住了传统汽车企业的咽喉。记者留意到,这也已经不是政府第一次释放出“限制燃油车产能”的信号,去年,包括双环、庆铃在内的13家汽车企业被工信部撤销了乘用车生产资质,已意味着汽车产业已经开启去产能进程。同时,政府释放的信号很明确,推动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燃油车向零排放或者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过渡,是我国汽车行业必由之路。

  背道而驰?燃油车企仍在加速扩建

  记者留意到,国家发改委去年年底已经公开表态,我国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已经显现,产能利用率方面也有明显的结构性问题。2016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意味着现有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数量将只减不增。虽然未来的汽车市场一定是新能源汽车主导,然而燃油车的地位和影响力让很多车企难以舍弃。记者留意到,目前国内不少传统车企仍在继续扩大产能,似乎有些“背道而驰”。据悉,东风本田乘用车新工厂去年第四季度开工,计划在2019年春季之前投产,工厂建成后本田在华产能将提高20%;北京奔驰也在扩建发动机工厂产能,计划到2020年扩充至75万辆,整车的产能扩充至50万辆;长安福特去年第三季度斥资32亿建新工厂,2018年竣工后,产能将达到40万辆。除了合资车企,自主车企的扩产则更迫切,在2016年同比20.5%的激增需求面前,捉襟见肘的产能瞬间成为了自主车企的桎梏。为了摆脱产能的掣肘,今年年初,上汽乘用车、广汽传祺、吉利汽车、昌河汽车等车企都明确了扩产计划。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车企负责人表示,虽然去年年底国家已经强调原则上不再核准设立新公司,但是不代表已有车企不能扩大产能。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家指出乘用车产能结构性过剩现象现端倪之际,车企如此扩产是否会带来持续风险?一旦市场遇冷,企业将如何调整自身的产能规划,充足的产能如何得到有效的利用?这些实质性问题均值得业内深思。

  新能源车“未雨绸缪”:获批者少 严控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处于新能源汽车的转型阶段,各车企纷纷扩大新能源汽车产能,也使得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有了较大提升。记者留意到,在政府频繁释放信号的背景下,合资品牌布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步伐也在加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大众汽车牵手江淮的合资项目,双方合作目标明确是为了生产新能源车。但因江淮是大众的第三家乘用车合资伙伴,也引发了涉嫌违反产业政策的争议。一旦大众与江淮的合资通过审批,那么其他国外车企也将在国内进行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合作,加剧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同时,记者留意到,当前有超过200家企业在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至四月份,只有包括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万向集团等12家企业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业内人士分析,如今国家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的从严执行,也是防止产能过剩的一种考虑。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认为,目前国内汽车业准确的描述应该是“无效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对汽车行业产能扩张不应“一刀切”,可采取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支持有竞争潜力产品的策略。专家指出,任何一家企业也无法做到对其产能百分之百的利用,但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分散,车企盈利能力良莠不齐,才造成了无效产能过剩。因此,此次国家不仅是在传统汽车领域给予严格限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同时“未雨绸缪”。

  新闻链接

  工信部公布2016年度平均油耗情况:40多家不达标


  日前,工信部公示2016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包括95家国产乘用车企业和27家进口乘用车企业。数据显示,去年平均燃料消耗量超标的车企有40多家。按照此前五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平均油耗不能达标的车企将被面临公开通报、暂停新产品申报、暂停新建企业等处罚措施,并对投资管理的新项目要加强燃料消耗量审核,以督促企业主动采取降油耗措施。

  SUV和平行进口车成控油难点

  记者发现,在去年不达标的企业中,除了大部分小型民营企业无法达标之外,如长城汽车、奇瑞捷豹路虎、广汽菲克、广汽三菱、华晨金杯、四川一汽丰田、长安福特、重庆长安等较大型和大型企业也未能达标。这其中原因或在于以上企业以生产SUV、MPV、皮卡等车型为主,或中大型车型发展较快,导致车辆平均重量大,油耗也相应增加。以长城汽车为例,主要销售车型为哈佛H6、H2以、H8以及H9,均为SUV;长安福特旗下有锐界、翼虎、翼搏三款SUV,其中,锐界和翼虎主要销售搭载2.0T发动机的型号。

  在40多家未达标的车企中,除了国产车制造企业,还包括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法拉利等13家进口乘用车企业。数据显示,阿斯顿·马丁的平均油耗值为百公里12.72升、法拉利为11.59升。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平行进口车油耗是监管盲点,大排量SUV通过平行进口进到国内,是导致进口乘用车企业油耗超标的主要原因。他同时表示,SUV的热销,给降低平均油耗带来巨大压力。

  按照此前工信部制定的油耗达标值,从2015年到2020年,车企每年要依次实现的平均油耗目标分别为百公里6.9L、6.7L、6.4L、6L、5.5L和5L。相比于2015年的6.9L,2016年和2017年分别比上年降低0.2L和0.3L,难度不大。挑战是从2018年开始,每年需要降低0.4L~0.5L。业内普遍认为,2020年要挑战5L/100km的油耗红线难度极大。降低整车油耗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小排量化、涡轮增压化、车身轻量化以及普及推广新能源车。其中,新能源车是能否顺利达标的关键。公示显示,比亚迪2016年达标值是百公里7.04升,实际值是3.59升。北京汽车2016年达标值是百公里6.69升,实际值是3.92升,因为北汽新能源是专注于新能源车领域的企业。

  记者观察

  会不会处罚成关键


  新能源车正在遭遇其发展瓶颈,尤其是从今年开始的补贴滑坡。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新能源车普及难以避免面临生产成本的提高,而消费者是不愿意承担这部分的费用。徐长明表示,车企必须制定一个系统性的战略,进行新能源车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能在市场中销售的研究。包括上汽通用、广汽传祺、上汽大众、广汽丰田在内的大型汽车企业纷纷制定“两栖战略”:在推进新能源车同时,还加强在发动机小排量化和车身轻量化上下功夫。以车身轻量化为例,汽车企业纷纷加大高强度钢的使用比例,新车高强度钢比例逐步从五年前的不足50%,逐步增加到超过80%,同时,还用镁铝合金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来代替传统钢材。此外,未达标企业会否遭受处罚,将成为今年接下来时间里的关注焦点。徐长明指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必定会造成一些企业不重视平均油耗限值。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473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会展行业发展迅速 如何打造会展业

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程。从20世纪90...[详细]

中国飞机租赁行业发展及盈利模式分析

飞机租赁是指飞机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按即定的条件将飞机的使用权转让给航空公司的一种协议行为。在一般的租赁协议中...[详细]

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快速发展,零售药店面

一、医药零售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得到的快速的发展,...[详细]

中国氟化盐行业快速发展,产业布局向西

氟化盐是各种氟化物的统称,有冰晶石(Na3AlF6)、氟化铝(A1F3)、氟化镁(MgF2)、氟化钠(NaF)...[详细]

中国发电机行业快速发展,产业主要集中

发电机广泛应用于家电、冶金、电力、石化、煤炭、矿山、建材、造纸、市政、水利、造船、港口装卸等领域,凡需要将电能...[详细]

中国卡丁车俱乐部行业快速发展,行业集

卡丁车是英文KARTING的译音,意为微型运动汽车,它的结构极其简单一个车架,一台两冲程发动机,四个独立车轮便...[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2213881 22272131 22903580 22210820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22213881 IPO咨询专线:0755-2227213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2786811657 2786123997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8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