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易富贤、苏剑:我国放弃计划生育刻不容缓

其他行业  2017-3-8 17:42:54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中国生育政策的回顾

  中国在1960年代在部分地区试行“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在1973年在全国展开。1980年宋健等人预测中国人口将达到40亿,于是1980年在全国推行独生子女政策。总和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简称生育率)从1973年的4.54的降至1990年的2.3。

  1990年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计划生育,推行一票否决制,加上教育、医疗、住房等的产业化改革降低了民众的养育能力,生育率跳跃性地从1990年的2.30下降到1991年的1.80、1995年的1.46、2000年的1.22,奠定了2012年以来的经济下行的人口学基础。

  其实,即便1980年就彻底废止计划生育,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生育率也会自发下降,峰值人口也只能达到16亿,然后会下降。比如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中国十多年的印度,生育率从1980年的4.8自发地降到2013年的2.3;目前发展水平与中国贵州、西藏相当的几个较发达的邦,生育率只有1.6-1.8。

  1990年后中国的生育率已低于更替水平,当时就应停止计划生育。但是,国家计生委和人口学家们不相信生育率如此之低,在1996年、2000年预测,如果继续一胎化,总人口将在2010年达到14亿(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只有13.4亿人)。在这种预测下,1997年“计划生育”进入了“党纪处分条例”,2001年更是出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006年易富贤在《从社会发展水平看调整人口政策的急迫性》中判断,即便停止计划生育,生育率也将从2006年的1.95降到2023年的1.47,那么峰值人口达不到14.5亿,建议尽快停止计划生育。但是2006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却判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总和生育率已降到1.8左右,并稳定至今”;预测继续独生子女政策,总人口也将于2015年超过14.0亿人(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只13.75亿人),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建议坚持计划生育不动摇。

  人口政策的伟大转折

  中共十八大之后,迟迟未动的人口政策迈出了跨时代的一步,相继实行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提出了要防止“人口过快下降”。并将上户口、入学等与计划生育脱钩。

  战略决策勇气来自于理论勇气。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口是创造奇迹的“巨大力量”,认识到“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习近平明确指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

  依照这种执政理念,人口政策调整幅度原本可以更大。2014年之所以只实行单独二孩政策,根据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的解释,“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划,均是以2033年前后总人口峰值15亿左右作为基数制定的”,如果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率将反弹到4.4(出生4700万/年),总人口将在2044年达到15.35亿。这种预测来自于蔡昉、李建民等人完成的《中国人口发展报告2011/12》。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也预测,如果全面二孩,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生育率将达到4.5 。

  于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先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当时国家卫计委和中国人口学会预测,单独二孩后每年会多出生两百万人;生育率将反弹到1.8以上,累计效应释放后,会波动在1.6—1.7;总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14.53亿,到2050年为13.85亿。

  2015年是单独二孩出生高峰年,2015年《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不但没有多生200多万人,反而少生了32万人;2016年《卫生统计年鉴》则显示,2015年比2014年少生了64万人,比2012年少生了90万人;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的生育率只有1.05而不是1.8。

  2016年之所以只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是因为王培安、翟振武等十多位国家卫计委官员和人口学者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中,预测全面二孩后,生育率将从2015年的1.6上升到2.1(出生2189万/年,与两三年前预测的4700万、4995万/年呈天壤之别),到2050年还有1.72;峰值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14.50亿,到2050年还有13.83亿。如果停止计划生育,人口又会超过15亿人口上限。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05而不是1.6,意味着全面二孩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有缺陷的。

  中国生育率到底有多少?

  2016年11月26日,国家卫计委首度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认为“2016年出生人口将超1750万,与全面两孩政策预判基本吻合”。2016年12月15日翟振武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我们不必为所谓的‘超低生育率’而担忧”。他认为“中国过去几年生育水平大体上在1.6左右”,依据有三:首先,国家统计局公布每年出生1600多万,其中2015年出生1655万;第二,2015年户籍人口2岁到5岁每个年龄组的人数都超过了1600万;第三,从2012年到2015年,每年的孕妇住院分娩量都超过1600万。

  对翟振武的这些观点,我们不敢苟同。首先,人口数据中最可靠的是客观调查的生育率,是15-49岁育龄妇女及其孩子的35套“榫卯”结构,每一组数据可能有偏差,但是作为整体还是比较可信的,并且“这些数据是调查数据直接汇总的结果,没有经过任何修正和调整”。中国所有人都可以合法生1个孩子,不存在漏报。1孩生育率反映了没有政策限制下的生育现实,与总和生育率平行变化;国际上,二者的相关系数通常在0.95以上。2015年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18、1.20、1.24、1.24;1孩生育率分别为0.60、0.65、0.60、0.63。中国大陆的1孩生育率只有0.562,并且还只是允许单独二孩,那么总和生育率只有1.05是基本可信的。

  第二,中国的生育意愿全球最低。2010年、2011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国家卫计委的调查显示20-44岁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只有1.78个、1.88个、1.93个。2016年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一孩家庭中只有20.5%愿生二孩,有53.3%明确不想生二孩。而实际生育率通常只是理想子女数的50-70%,比如日本1992-2010年平均理想子女数是2.53个,但是平均实际生育率只有1.37;德国、波兰、匈牙利2011年的理想子女数是2.12个、2.27个、2.12个,但实际生育率只有1.39、1.30、1.24。中国的生育意愿如此之低,在单独二孩政策下,2015年1.05的生育率偏差不会太大。

  第三,1990年后国家统计局参照小学招生公布的出生数是有大量水分的。1997年之前是乡村承担教育经费,小学招生数是准确的,比如1988-1996年小学招生20542万,与2000年人口普查10-18岁的20930万一致。后面义务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现在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学校和地方政府有强大的动机虚报学生数以获得更多经费,比如1997-2006年小学招生19514万,比2000年人口普查0-9岁的15913万多出23%。负责人口统计的张为民、崔红艳、翟振武等人认为“教育统计数据是比较纯净、真实、可靠的”,于是参照前些年的小学招生数确定每年的出生人数。2013年教育部针对统计乱象,决定实行以身份证号为基础的电子学籍,导致初中1-3年级每个年级的平均在校人数从2011年的1673万,突然缩水到2013年的1466万。

  国家统计局公布1999-2001年年均出生1767万人,与2005-2007年小学年均招生1712万(平均6岁上小学)基本一致。这些孩子到2010年是9-11岁,都已上了户口,但是2010年人口普查、户籍9-11岁平均每岁只有1427万人、1411万人。这些孩子到2015年已是14-16岁,有些甚至有了多个户口了,但是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户籍14-16岁平均每岁只有1434万人、1455万人。这些孩子到2013年读初中1-3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只有1466万学生。可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数有20%以上的水分。1991-2015年公布的出生人数中共有大约8000万水分,也就是说2015年实际只有12.9亿人。

  第四,2015年户籍低龄组水分更多。与户籍挂钩的个人权利有20多项,超生罚款难抵户籍的利益,因此绝大多数超生者都上了户口。近年实行了户籍仁政,不管无户口人员是哪个年代、什么原因(包括超生),都能落户,绝不允许再设障碍,这就导致低龄组人口水分增加:以前少量还没有上户的超生者上了户口;过去千方百计在异地上了户口的超生者又以“无户口”为由光明正大地在父母户籍所在地上了户口;一些非超生者也趁机上了多个户口。

  2010年住院分娩率已达97.8%,2015年更是高达99.7%,不存在因为医院外出生而漏报了。2010-2013年平均每年只活产了1482万人(还有水分),但是2015年户籍2-5岁平均每岁却有1712万人,国家统计局也公布2010-2013年年均出生了1617万人,可见后二者有大量人口不是“生”出来的,而是水分。2015年只活产了1454万人,国家统计局公布出生1655万人中多出的201万人是从哪里来的?怀孕周期是266天,2016年9月下旬才迎来全面二孩的出生高峰,到年底将只多出生几十万二孩,2016年出生人口又如何能如王培安所宣称的“超1750万”?

  第五,医院分娩数据也不可靠。根据2016年《卫生统计年鉴》,2012-2015年只活产了(包括住院、非住院分娩)1544万、1511万、1518万、1454万,没有一年如翟振武所说的“超过1600万”。并且2008年以来的活产数是有水分的,首先是因为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新农合)在2008年初步建立,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由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6年的420元,个人、医院有强大动力虚报分娩数。其次,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比例由2010年的27.5%上升到2014年的56.6%,流动人口本身就容易导致两头统计,何况农民工的各项福利关系仍然在原籍,于是他们在城市生孩子后,在原籍农村再“生”一次。第三个原因,是近年取消低龄组上户限制,家长乘机给刚出生的孩子获得多个户口。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引述《评论家季刊》的观点:“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比如尽管中国严厉打击鉴定性别,但是出生性别比仍居高不下。医院和医生都敢冒如此大的风险鉴定性别,那么面对新农合这么大的馅饼,面对城乡利益的诱惑,面对低龄组上户宽松的政策空间,又如何保证活产数没有水分?因此,2015年活产1454万人可能还有约25%的水分,那么1.05的生育率应该误差不大。

  利益驱动的人口造假自古就有,只是古代是通过隐瞒人口获利,现在是通过虚报人口获利。国家统计局一方面公布2015年生育率只有1.05(只出生1100多万),一方面又公布出生1655万,相差46%,这在古代是要被追责的。比如明朝严厉打击人口数据腐败,罪在官者处斩,罪在民者充军。光是空印案就处死数百官员。但是明朝仍然存在统计造假,地方官员将黄册(欺骗朝廷的官样文书)送给户部,而私编白册(真实的人口数据)作为实际征赋派役的依据。

  清初按人丁抽税,人口严重隐报。“摊丁入亩”将人口与税赋脱钩,获得了准确的人口数;但是由于将耕地与税赋挂钩,又出现了耕地隐报。人口从1734年的2735万(16-60岁男丁;那么总人口约为9000万)增至1741年的14341万(总人口),耕地却从1734年的8.90亿亩减到1753年的7.08亿亩。

  中国人口的展望

  2015年台湾地区的理想子女数还在2个以上,但实际生育率只有1.18。2016年台湾发展委员会分三个方案预测了2016-2061年的人口,其中低方案是生育率降至2041年的0.9后维持固定,中方案的一直固定在1.2,高方案是升至2041年的1.5后维持固定。

  中国大陆的生育意愿比台湾还要低。并且中国的经济模式、社会制度、城市规划都是围绕着独生子女政策进行的,不但形成了文化惯性,而且形成了经济惯性,即便停止计划生育,也很难改变。

  本文假设中国立即停止计划生育,分三个方案预测未来人口:低方案:生育率从2016年的1.05上升到2017年的1.15,然后在2020年跌回1.05,再平稳降到2050年的0.9后维持固定。中方案:生育率从2016年的1.10上升到2017年的1.30,然后降至2025年的1.20后维持固定。高方案:生育率从2016年的1.15上升到2017年的1.45,然后渐降至2030年的1.228,在鼓励生育政策的推动下,再渐升到2045年的1.4、2055年的1.5,然后维持固定。

  2015年人口结构采纳缩水后的数据(12.9亿人)。低、中、高方案下,总人口分别在2017年、2019年、2020年达到12.91亿、12.94亿、12.99亿的峰值后开始负增长,2050年只有10.3亿、10.8亿、11.1亿,2100年只有3.6亿、4.8亿、5.9亿。

  中国长期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820年的人口占全球的37%,1950-1980年稳定在22%,但是2015年降至17.8%。低、中、高方案下,2050年只有11.5%、12.0%、12.2%,2100年只有4.1%、5.4%、6.5%。注:其他国家的人口是将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修订版》的中、低方案平均。

  人口数量的减少,也意味着结构的老化。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80年的4.7%提升到了2015年的10.2%;在低、中、高方案下,2030年升至19.3%、19.0%、18.8%,2050年达到34.5%、32.9%、32.0%。

  老龄化是经济的阻力,劳动力是经济的动力,20-64岁劳动力与65+岁老人之比也反映了经济活力。中国的劳动力/老人从1980年的10.4降到2015年的6.8,在低、中、高方案下,2030年均为3.4,2050年分别为1.6、1.7、1.7,可见养老危机非常严峻。而2050年美国、印度则还有2.4、4.4。

  年轻人越多,创新活力就越强,所以中位年龄反映了经济活力。1980年中国的中位年龄不到22岁,而美国是30岁。中国2015年的中位年龄为39岁,超过了美国。在低、中、高方案下,中国的中位年龄在2030年为46.7岁、46.2岁、45.9岁,在2050年为57.3岁、55.8岁、54.9岁。而美国、印度在2030年只有40.0岁、31.2岁,2050年只有41.7岁、37.3岁。

  建议:立即停止计划生育并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971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快速发展,优质化、多

民办教育是相对于公办教育、公立教育的教育形式,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详细]

中国会计培训行业快速发展,人才结构不

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加强会计人才队...[详细]

云服务市场快速发展,生态化发展日趋形

云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详细]

手机应用保持增长,开发应以需求为核心

手机应用,也叫手机软件(APP)就是安装在手机上的软件,完善原始系统的不足与个性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手机的...[详细]

中国气泡水行业快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

气泡水是由气泡水机利用瞬间的强大压力,仅将食用级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入水中,有着清新的口感、各种水果口味的新型饮料...[详细]

中国跨境电商行业进入洗牌期,内贸电商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2213881 22272131 22903580 22210820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22213881 IPO咨询专线:0755-2227213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2786811657 2786123997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8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