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10万份行业报告 ·丰富成功案例

2018年中国地热供暖面积预测

建筑房产  2017-9-4 12:30:31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2016年,全国地热能供暖面积为6.35亿平方米。如果以每平方米200-300元的投资强度,这一领域的总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千亿元市场的释放将从关键设备市场启动,包括地热发电螺杆膨胀机组、热泵压缩机组等。

 

  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地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具有清洁环保、用途广泛、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等特点,与风能、太阳能等相比,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是一种现实且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地热能利用量达到7000万吨标准煤,与2015年相比有2.5倍的增长空间。河北省地热资源丰富将是重点开发领域,雄安新区定位于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地热资源储备丰富、开发利用全国领先,国内有望开启一轮地热资源开发热潮。

  全球地热资源量约4900万亿吨标煤,中国约占全球资源量的1/6。地热利用效率高,地热发电平均利用效率达73%,是太阳光伏发电的5.4倍,风力发电的3.6倍。经过多年蓄力,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雾霾围城催生清洁供暖,地热发展由此推进。与此同时,在地热能利用领域,地热供暖是最能充分发挥中低温地热资源优势的利用方式。近年来,我国提倡的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促进了地热供暖应用的发展,目前浅层地热供暖制冷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

  一、中国地热开发投资热潮开启

  我国地热资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河北是地热开发重点领域。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符合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目前全球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资源不可再生,而且会产生温室气体以及其他污染,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相比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地热能具有持续、稳定、不间断的特点,在未来可形成温泉地产、地热供暖、地热发电、地热农业等地热支柱产业。

  进入国家规划的地热能利用方式主要有三项,分别为浅层地热能供暖或制冷(通常所说的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水热型地热能供暖或制冷(即雄县采用的方式)以及地热能发电。前二者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在地热直接利用中,浅层地热供暖占58%,中深层地热供暖占19%,温泉洗浴仅占18%。意味着中国地热开发的能源性、技术性更加突出。

  按照当前政策导向,优先开发浅层地热能资源已成为既定方针,未来通过地源热泵技术实现地热能供暖将成为行业主流。浅层地热能应用主要使用热泵技术,多数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南部,就长江经济带地区城镇居民供暖的迫切需求而言,加快推广以热泵技术应用为主的地热能利用,整体推进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建设便显得尤为关键。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逐渐明朗,地热能将成为中国“十三五”期间增长最迅速的可再生能源。行业景气度将不断提升,相关企业将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

  十三五地热开发大幕开启,初步估算拉动投资超2000亿。从全国范围内看,地热能开发利用将拉动约2600亿元投资。其中浅层地热能供暖占1400亿元,主要是以螺杆式压缩机为核心的热泵技术;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占800亿元,主要是以换热器为核心的“井下换热”工艺技术;地热发电占400亿元,主要是以汽轮机为核心的“闪蒸”和“双循环”技术。

  在此期间,行业将探索建立地热能开发的特许经营权招标制度和PPP模式,并且将放开城镇供热市场准入限制,引导地热能开发企业进入城镇供热市场。此外,地热能开发利用还可带动地热资源勘查评价、钻井、热泵、换热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推动地热产业的发展。

  
  图表:地热项目投资以及主要技术设备
地热项目投资以及主要技术设备

    资料来源:三胜咨询

  
  三胜咨询研究员蒋水金认为,在地热开发过程中,按照投资规模,受益程度为:浅层地热供暖设备>水热型地热供暖设备>地热发电设备。整体来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拉开大幕,带动地热开发技术服务及核心装备供应商的业绩增长。

  二、中国地热供暖面积分析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地热供暖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92亿平方米,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02亿平方米,地热能年利用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2016年,全国地热能供暖面积为6.35亿平方米。如果以每平方米200-300元的投资强度,这一领域的总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千亿元市场的释放将从关键设备市场启动,包括地热发电螺杆膨胀机组、热泵压缩机组等。

  
  图表:2015-2016年中国地热供暖面积分析
2015-2016年中国地热供暖面积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三胜咨询

 
  根据《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预测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0兆瓦,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万吨标准煤。

  
  图表:2017-2022年中国地热供暖面积预测
2017-2022年中国地热供暖面积预测

    数据来源:三胜咨询

  
  三、中国地热供暖市场前景广阔

  冬季燃烧供暖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理雾霾的核心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任何形式的燃烧和燃烧后的排放。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电高效替煤过程中,无污染的地源热泵系统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清洁供暖的主力。利用地热能进行供暖,是未来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持的需要。燃煤型锅炉供暖因消耗化石能源及造成污染,必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新能源中,地热能是进行都市建筑集中供暖最具优势的绿色能源。同时,采用地热井与燃气调峰、热泵联合供热设计方案,降低地热排水温度,可以使地热利用率就达到9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地热水的使用量大大缩减,达到了节省能源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为推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作为我国首次出台地热能相关的全国性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此前印发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明确,中国的浅层和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制冷)技术已基本成熟,浅层地热能南北均有开发,80%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南部;水热型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基本都在北方,南方几乎尚未开发。这是中国出台的第一份地热发展五年规划。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具体任务,未来4年内,我国将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其中: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7亿平方米,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亿平方米。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其中,河北省实现地热供暖面积累计达到1.3亿平方米;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万吨标准煤,占全国的28.6%。为达成上述地热规划的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中国平均每年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00MW。随着地热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国家政策扶持,地热供暖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S453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烦请联系QQ:307333508,或在线反馈、link@china1baogao.com、0755-83970586,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高培勇: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1998年我国启用积极财政政策一词的那一天起,“积极”二字便被当作“扩张”的同义语。在人们的视野中,积极财政...[详细]

刘世锦:大城市结构合理化需先解决聚集

我的发言将从三个问题切入: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与大都市圈发展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第二,如何利用城市竞争机制推动城市...[详细]

唐洲雁:新阶段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详细]

隆国强:深刻调整要求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加速变革的关键期。作出这一判断,主要...[详细]

张光平: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差距仍大

尽管中国部分大型银行的资产规模早已位居全球前列多年,但中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的差距仍然较大,最突出的表现就在风...[详细]

白重恩:经济增长还不能说已进入新周期

今年前7个月,宏观经济数据有比较亮丽的表现。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实际增长6.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详细]

深圳运营机构:深圳市三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地区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中国凤凰大厦1栋19A 邮编:518035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2213881 22272131 22903580 22210820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业务咨询QQ:1559444945 2786811657 2786123997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传真号码:0755-28749841

Copyright © 2004-2025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